[实用新型]变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0919.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8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党殿杰;高见;郭桂兰;李真志;郝建波;鲍建;张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0 | 分类号: | H02B7/00;H02B1/52;H0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电压的转换。升压变电站是将低电压升压,一是便于远距离输电,二是为了降低输电时电线上的损耗;降压变电站是将高压电降压,经过降压后的电变为660V/380V或380V/220V,以供用户使用。
目前,常规的变电站不具备移动功能,当施工运行现场等用电设备需移动时,变电站无法移动,只能靠更换电缆或加长电缆的方法满足用电设备的需求,进而导致了投资成本的增加;同时变电站不能始终位于用电设备的负荷中心,增加了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电装置,旨在解决目前变电站不能移动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电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室、箱体、插座、插头和至少两个电缆盘;其中,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室和各电缆盘均置于箱体内,并且,各电缆盘均与箱体的内壁相连接;各电缆盘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在送电时将插座置于凹槽内,以及在电缆收回后将电缆两端的插头均置于凹槽内;插座用于与断路器电连接,插头用于在送电时与插座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每个电缆盘均包括:转轴和两个并行设置的挡板;其中,转轴的下端与箱体的底板相连接;转轴依次穿设于各挡板,各挡板均与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各挡板均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每个电缆盘均还包括:定位销,依次穿设于各挡板和底板,定位销用于在送电时将各挡板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凹槽为多个,各凹槽分别设置于两个挡板。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各凹槽均具有各自的预设深度和预设宽度。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凹槽设置有滑轨,插座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嵌设于滑轨。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置于箱体内且与各电缆盘均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收回电缆时驱动各电缆盘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箱体的靠近高压室和低压室的侧板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和第三门板;其中,第一门板与箱体的顶板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门板与箱体的底板相连接;板置第三门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之间,并且,第三门板与第二门板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侧板还包括:第一门轴和第二门轴;其中,第一门轴与顶板相连接,第一门板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勾设于第一门轴;第二门轴与第二门板相连接,第三门板设置有第二挂钩,第二挂钩勾设于第二门轴。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中,箱体的顶板开设通孔,通孔置于低压室的上方;通孔内穿设有通风管,通风管的出口处设置有风机。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还包括:套管,设置于高压室的电缆进线部位的上方且设置于箱体的顶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变电装置,还包括:支撑体,与箱体的顶板相连接,用于支撑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室和各电缆盘均置于箱体内,当用电设备施工现场改变时,只需移动箱体,即可使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室和各电缆盘一起移动到用电设备施工现场,无需更换电缆或加长电缆来满足用电设备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投资成本,同时,也可以使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室和各电缆盘始终位于用电设备的负荷中心,降低了运行成本。各电缆盘均开设有凹槽,送电时,插座置于凹槽内,插头与插座电连接;箱体移动时,插座从凹槽内取出,将电缆两端的插头置于凹槽内,进而实现用电设备与电缆之间的快速接线、拆线,且接线正确率高,可免去每次的设备调试阶段,缩短施工时间,大大降低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电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09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