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退扭放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50836.0 | 申请日: | 201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7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隋长江;张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傲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24 | 代理人: | 吴若草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股导线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扭放线机。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股导线是指线径在0.03~0.1毫米的多股纤细导线制作的讯号传输导线。该类导线的中间是一根芯线,通过该芯线旋转,使芯线的外围缠裹多股导线;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3366899 A中公开了一种绕线机,包括芯线弓绞放线机和悬臂式收线机以及导线盘,所述芯线从弓绞放线机上放出,再由悬臂式收线机收卷,在这个收放过程中,弓绞放线机与悬臂式收线机做同向旋转运动,带动芯线旋转,使导线盘上的多股导线连续均匀地缠绕在芯线上,制成多股导线;现有技术操作的缺陷是:由于悬臂式收线机的旋转速度低于弓绞放线机的旋转速度,所以芯线中还残留有应力,导致产品成型后产生扭曲,不仅影响外观质量,还可能造成断线的严重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扭放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扭放线机,包括钣金机箱,所述钣金机箱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具有横向设置的圆柱滑轨,所述圆柱滑轨的上方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滑台,所述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处设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设有与之传动连接的主轴,所述主轴的旁侧设有与之同轴设置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设有放线悬臂,所述放线悬臂靠近主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导轮,所述放线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轮,所述转盘的中心处还设有第三导轮;所述钣金机箱内还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转盘的右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所述钣金机箱还设有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的PLC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原来的弓绞式放线机改为退扭放线机,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使得芯线从放线到收线的整个过程中旋转的方向完全相同、旋转的速度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生产完成的电线没有扭力,极大的改善了线缆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退扭放线机,包括钣金机箱1,所述钣金机箱1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平台2,所述操作平台2上具有横向设置的圆柱滑轨21,所述圆柱滑轨21的上方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滑台3,所述滑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机31,所述减速机31的输入轴处设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32,所述减速机31的输出轴设有与之传动连接的主轴33,所述主轴33的旁侧设有与之同轴设置的转盘34,所述转盘34上固定设有放线悬臂35,所述放线悬臂35靠近主轴33的一端设有第一导轮351,所述放线悬臂3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轮352,所述转盘34的中心处还设有第三导轮353;所述钣金机箱1内还设有第二电机36,所述第二电机25位于所述转盘34的右下方,所述第二电机36与所述转盘34传动连接;所述钣金机箱1还设有与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36电连接的PLC控制系统。
使用时,将装满芯线的辊筒安装在主轴上,通过第一电机32到带动转动放线,转盘34在第二电机36的带动下转动,并且通过放线悬臂35将芯线放出,芯线依次经过第一导轮351、第二导轮352和第三导轮353后进入绞线机;把原来的弓绞式放线机改为退扭放线机,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36的转速,使得芯线从放线到收线的整个过程中旋转的方向完全相同、旋转的速度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生产完成的电线没有扭力,极大的改善了线缆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傲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傲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0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