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萍驱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9415.6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红;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桂红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萍 驱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渔业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浮萍驱赶器。
背景技术
浮萍是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饲料,在浮萍生长旺盛季节,可以捞取浮萍投喂鱼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类产品质量,由于浮萍漂浮于水面,捞取浮萍时需要把浮萍驱赶聚拢在一起,传统使用竹竿进行驱赶,由于竹竿立体面积小,在驱赶浮萍时,浮萍往往从竹竿上方越过,或从竹竿底部逃逸,驱赶聚拢效果不好,影响浮萍的捞取。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浮萍驱赶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萍驱赶器,其特征是,浮萍驱赶器由竹竿、上网片、上边框、下网片、下边框、支撑、侧网片、上侧支撑、下侧支撑组成,所述竹竿的一端为把手,在把手外侧竹竿的侧上方设置上网片,上网片的上方设置上边框,竹竿与上边框之间设置若干支上侧支撑,在竹竿的侧下方设置下网片,下网片的下方设置下边框,在竹竿与下边框之间设置若干支下侧支撑,上侧支撑与下侧支撑在竹竿处交汇,上网片与下网片在竹竿处交汇,呈90°角,在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设置若干支支撑,支撑的上端连接于上侧支撑与上边框的交汇点,支撑的下端连接于下侧支撑与下边框的交汇点,在上网片、下网片的两端设置侧网片,侧网片连接于上侧支撑、下侧支撑及支撑上。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浮萍驱赶器,在浮萍生长的水域内,手持竹竿的把手,以竹竿浮于水平面,上网片露出水面,下网片位于水面下方,带动浮萍驱赶器前行,浮萍聚拢于驱赶器内,方便捞取浮萍,使浮萍不能够从竹竿的上、下方逃逸,浮萍聚拢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把手,2下侧支撑,3侧网片,4支撑,5上侧支撑,6竹竿,7上网片,8上边框,9下边框,10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浮萍驱赶器,其特征是,浮萍驱赶器由竹竿6、上网片7、上边框8、下网片10、下边框9、支撑4、侧网片3、上侧支撑5、下侧支撑2组成,所述竹竿6的一端为把手1,在把手1外侧竹竿6的侧上方设置上网片7,上网片7的上方设置上边框8,竹竿6与上边框8之间设置若干支上侧支撑5,在竹竿6的侧下方设置下网片10,下网片10的下方设置下边框9,在竹竿6与下边框9之间设置若干支下侧支撑2,上侧支撑5与下侧支撑2在竹竿6处交汇,上网片7与下网片10在竹竿处交汇,呈90°角,在上边框8与下边框9之间设置若干支支撑4,支撑4的上端连接于上侧支撑5与上边框8的交汇点,支撑4的下端连接于下侧支撑2与下边框9的交汇点,在上网片7、下网片10的两端设置侧网片3,侧网片3连接于上侧支撑5、下侧支撑2及支撑4上。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浮萍驱赶器,在浮萍生长的水域内,手持竹竿6的把手1,以竹竿6浮于水平面,上网片7露出水面,下网片10位于水面下方,带动浮萍驱赶器前行,浮萍聚拢于驱赶器内,方便捞取浮萍,使浮萍不能够从竹竿的上、下方逃逸,浮萍聚拢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桂红,未经王桂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9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