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承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9293.0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靖芯;陈新文;李红;滕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21/52 | 分类号: | B28B21/5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径向 压制 管机承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管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承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制管机容易造成管道承口表面粗糙、密封性差、承口结构出现坍塌、密实度不足等现象,严重影响管道的生产质量,这是由于现有的制管机承口装置没有考虑承口段振动压实的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象,提供一种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承口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管道承口表面粗糙、密封性差、承口结构出现坍塌、密实度不足等现象,抑制制管机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从而提高了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缓解了对工作台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承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口模、承口盘、横梁、振动电机、承口支座;所述承口模平放于承口盘上端,承口盘置于横梁顶部,振动电机置于横梁底部,承口支座为若干个,均匀地布置于横梁底部边沿,横梁底部与承口支座之间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呈十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盘上设有两个棘爪,用来限制承口模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底部设有圆形横梁架。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座为四个,橡胶垫也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盘与横梁通过压紧装置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承口模、承口盘、横梁、振动电机、承口支座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创新点在于:承口盘上端设有承口模,承口盘下端设有振动电机,承口支座与承口横梁处设计弹性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管机承口盘上端设有承口模,承口模与制管机模具相连,承口盘上设有棘爪,当制管机工作时,棘爪能够限制模具的转动,起到模具定位的效果,工作结束时,该承口模能够随着模具一起脱离工作台,保护承口段,更换方便;在承口盘与振动电机之间安装了十字横梁,均匀的将振动传递到承口模处;横梁下端设有振动电机,当制管机工作时,能够根据制管机的进料速度,调整相应的频率,从而改善承口段的成型工艺,提高了成品质量;最后,在横梁与承口支座处设有橡胶,能够有效减缓工作振动,缓解了对工作台的冲击,同时也降低了工作噪音;承口支座与环形工作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承口装置下端布置振动电机的方式,根据喂料的速度,自行调整振动频率,能够有效解决管道承口粗糙、坍塌问题;在承口支座与承口横梁处安装弹性机构,有效的抑制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缓解了对工作台的冲击;并且在承口盘上设置了承口模,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口模、2承口盘、3横梁、4振动电机、5橡胶垫、6承口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所示,一种立式径向制管机承口装置,最上端是承口模1,平放在承口盘2上,承口盘2上有两个棘爪,用来限制承口模1的转动,承口盘2通过压紧装置固定在横梁3上,横梁3呈十字型布置,下端还有圆形横梁架,振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3上,在横梁3与支座6之间设置了四组橡胶垫5,用于减缓工作振动,降低工作噪音,每一组橡胶垫5下面连接一支座6,四组支座6固定在环形工作台上。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承口模1平放在承口盘2上,随后放入制管机模具,制管机开始工作,此时振动电机4根据物料机输送物料的速度,自行调整振动频率,来保持混凝土混合料颗粒的接触距离、颗粒间的黏结力、机械啮合力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改善承口的成型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当工作结束时,可立即放置另一个承口模,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解决管道承口表面粗糙、密封性差、承口结构出现坍塌、密实度不足等现象,抑制制管机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从而提高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缓解对工作台的冲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9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