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8989.1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周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源中的LED为点光源,因此,需要利用导光板对LED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处理,否则,背光源的灯前光斑就会非常明显,效果不好。
目前,为了达到发散LED光线的目的,会在背光源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制作用于散光的棱镜结构,但是,需要将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可视区保持足够的距离,否则,棱镜结构的散光作用有限。对于手机类背光源来说,客户要求背光源的长度尺寸不断缩小,这就势必要缩小导光板的入光面到可视区的距离,导致导光板对LED光源的散光处理效果不好,容易出现灯前光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该背光源可以很好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处理,即使将背光源的长度尺寸缩小,也可以保证不会出现灯前光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若干光源;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灯条一端的非可视区域设置有散光微结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有一个,对应于所有光源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的数量与所述光源的数量相等,每个光源的前方均对应有一个散光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外形为矩形、或扇形、或半圆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所有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外形相同,或部分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外形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的棱角为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和/或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灯条的非可视区域设置散光微结构区域,能够将光线在此处打散,避免强光从一个方向往背光源的可视区域射出,能够很好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处理,即使将背光源的长度尺寸缩小,也可以保证不会出现灯前光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背光源的导光板和光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三种形状的散光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导光板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另一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又一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光微结构区域的又一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的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设置有灯条3;所述灯条3包括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若干光源31;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灯条3一端的非可视区域设置有散光微结构区域21。
该背光源通过在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靠近所述灯条3的非可视区域设置散光微结构区域21,能够将光线在此处打散,避免强光从一个方向往背光源的可视区域射出,能够很好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处理,即使将背光源的长度尺寸缩小,也可以保证不会出现灯前光斑。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21可在注塑导光板2时一并形成。
所述光源31优选为LED,所述线路板通过双面胶粘贴在所述框架1和所述导光板2的散光微结构区域21上。
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21可以只有一个,对应于所有光源31的前方;但是,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21的数量与所述光源31的数量相等,每个光源31的前方均对应有一个散光微结构区域21。
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21为若干锯齿状的棱镜结构,可以将光线进行折射,使光线往不同的方向散开,并优选地,根据所述导光板2材料不同的折射率,调整所述棱镜结构的夹角,以使光线能够在所述散光微结构区域21处发生全反射而重新进入到所述导光板2内,减少光线直接从导光板2的灯前非可视区域射出,更有利于减小灯前光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8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