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8777.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伟;程方银;黄剑彬;岑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犍为恒益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1/08 | 分类号: | B23C1/08;B23Q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赵宇 |
地址: | 614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铣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铣床。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铣床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常是在铣床工作台上的滑槽中固定夹具,然后使用夹具对待精铣的工件进行装甲固定,对工件进行精铣。
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715356.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具有侧夹功能的平面铣床,具有铣床基座,铣床基座上设有铣床工作台和龙门框架,龙门框架横跨在铣床工作台的正上方,并在龙门框架的横梁上吊装有铣刀盘,铣刀盘与铣床工作台相对应,在铣床工作台的前、后侧边上各装有若干套侧边夹具,侧边夹具包括有紧固螺栓、垫块和夹板,其中垫块与夹板构成“L”形结构,垫块紧靠在铣床工作台的侧边上且垫块的上表面与铣床工作台平齐,紧固螺栓将垫块与夹板紧固在铣床工作台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宽度大于现有铣床宽度的模具钢的加工作业,在精铣加工过程中,只需采用一次性装甲即可实现对模具钢的一次性精铣,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模具钢的加工精度。
但是,上述铣床仍然一次只能对工件的一个表面进行加工,并且,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效率较低。有些工件需要对其两个面进行加工平面,通常用铣刀对装夹后的工件的一个面进行加工,在翻面装夹并加工另一面。装夹的过程也浪费大量时间。目前,也尚没有同时用铣床加工多个工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加工工件的多个平面、且一次加工多个工件的高效铣床,解决了现有铣床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铣床,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上安装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上安装有第一双铣刀,第一转动杆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通过轴承安装于移动装置上,第二转动杆上安装有第二双铣刀;机架上还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工件的两个卡合组件,卡合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卡合架,两个卡合组件之间的间距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主动轮安装于第一转动杆上,主动轮啮合有从动轮,从动轮安装于第二转动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合架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卡合杆,卡合杆与固定架之间卡合有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合杆上还固定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销柱,工件的侧面上有圆孔,销柱卡合在工件侧面的圆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上具有双铣刀,双铣刀可同时加工工件的上下两个平面,提高了加工效率。第一转动杆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则驱动件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时,第二转动杆可同步转动,则第二转动杆上的第二双铣刀可加工第二组工件。通过两个卡合组件同时装夹两个工件,并用两个双铣刀分别加工这两个工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2、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能保证二者运动的同步性。
3、当需要装夹工件时,将卡合杆转动到竖直,即可装入工件;当需要拆卸工件时,松下拧紧螺母,即可将工件从卡合杆上取下,安装方便快捷。
4、本实用新型用于侧面有孔的工件时,将套设在横杆上销柱的下端插入工件侧面圆孔内,即可保证工件的圆孔位置竖直向上,这样,能快速准确地将工件调整到加工需要的安装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机架,2-移动装置,3-第一转动杆,4-联动组件,5-第二转动杆,6-固定架,7-卡合架,8-待铣件,31-第一双铣刀,41-主动轮,42-从动轮,51-第二双铣刀,71-卡合杆,72-横杆,73-销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犍为恒益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犍为恒益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8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