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便测量模板平整度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7124.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3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洲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赵东方,朱丽岩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便 测量 模板 平整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便测量模板平整度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多采用传统线坠的方法对模板平整度进行检查,存在以下缺点:
1.利用相邻两块模板相同高度的垂直度数值进行比较,工人需反复攀爬支模架进行相同点的测量,测量速度较慢;
2.需频繁栓线、使用卷尺读数,测量人员需要上下模板来加固线坠,工人劳动量大,存在安全隐患;
3.需稳定线坠,需要多次使用卷尺读数,然后判断是否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效率低下;
4.需要进行多次读数,一般要使用卷尺测量4-5个点,测量过程中需保证线坠的稳定性,不方便;
5.使用的连接线及固定端均为一次性的,不能周转,卷尺也由于多次弯折使用,刻度值易磨损致不清,损耗大;
6.仅限于相邻模板拼缝的狭小区域,精确性低局限性大,对模板平整度控制作用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采用传统线坠的方法对模板平整度进行检查的上述技术问题或缺点。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测量模板平整度的工具,包括架体和支座体系;
所述支座体系包括三根等长的支座端,各所述支座端均垂直于所述架体,各所述支座端顶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架体上,各所述支座端底部保持齐平。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座端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座端底部平直顺滑。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座端通过双钉固定在所述架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长度为100cm,所述支座端长度为25cm。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座端顶部有5cm的长度与所述架体贴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新型的工具不需要攀爬至最高加固点,随时可更换测量点,可测范围大、更加全面具体;可直接测量相邻板梁数值判断是否满足要求,直观方便,减少了工人劳动量;只需一次测量观察偏差即可,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一放置便可测量,方便易懂;采用废木料制作,可周转使用,节约材料;提高了模板平整度精确性,全方位可测,减小了平整度控制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架体1;支座端2;钉子3;模板4;砼墙体5;背楞6;圆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简便测量模板平整度的工具,包括架体1和支座体系;
支座体系包括三根等长的支座端2,各支座端2均垂直于架体1,各支座端2顶部分别固定在架体1上,各支座端2底部保持齐平;
优选地,各支座端2间距相等,这样可以使在其中一个支座端与模板4表面接触贴合时,其他两个支座端与模板4表面之间如果存在间隙,则可以更直观地通过目测判断模板4的平整度大小。
优选地,各支座端2底部平直顺滑,这样同模板4表面接触时可紧贴模板4接触面,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误差。
优选地,各支座端2通过两根钉子3固定在架体1上,使固定更加牢固。
优选地,架体1长度为100cm,支座端2长度为25cm,具体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对象进行调整。
优选地,各支座端2顶部有5cm的长度与架体1贴合固定,则各支座端2有20cm的长度伸出架体1。
本工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1)架体1制作
取施工现场的废弃或旧木方,按照设计尺寸进行裁剪,按照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架体1长度,确保架体1平直无弯曲;
(2)支座端1安装
支座端1同架体1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位置钉入钉子3,钉子3的钉入可以增加支座端2同架体1的牢靠性,其次支座端2同模板4表面接触位置需平顺无突起,确保误差最小化。
如图2所示,本工具使用时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将本工具放于粱墙交接及大面墙无加固区域→顺直架体1→支座端2摆正→选择方向→观察支座端2底面离模板4的缝隙大小,具体如下:
将支座端2放入模板4的无加固区域内,选择测量方向,摆正架体1使固定端与支座端3成一直线,确保一个支座端2同模板4接触面接触闭合,待整体稳定后观察其余支座端2同模板4接触面之间的间隙,间隙值就是相邻模板、墙梁板平整度差值,根据差值进行平整度的调整;当需要精确测量时可配备塞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7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轴承游隙检测装置
- 下一篇:油层厚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