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铃薯收获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443617.X 申请日: 2017-04-25
公开(公告)号: CN206821260U 公开(公告)日: 2018-01-02
发明(设计)人: 李梦强 申请(专利权)人: 李梦强
主分类号: A01D13/00 分类号: A01D13/00;A01D33/02;A01D3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45400 甘肃省庆***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马铃薯 收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获马铃薯的马铃薯收获机。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一、营养丰富,马铃薯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马铃薯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是一般粮食所不可比的;马铃薯还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所含的钾可预防脑血管破裂,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二、利于减肥,马铃薯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马铃薯,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三、防中风,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个马铃薯,患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4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四、和胃健脾,马铃薯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马铃薯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以大量种植马铃薯;但是由于其埋在土壤里边,难以收获,而现有用于收获马铃薯等作物的收获机有牵引式和悬挂式两种。这两种机型都能完成挖掘及筛分输送作业,但是上述两种马铃薯收获机,在马铃薯挖掘时都采用一体式的挖掘铲实现对土地里马铃薯的挖掘,出现的问题是马铃薯的破皮率及漏挖现象严重,且在马铃薯输送环节由于缺乏阻拦会有部分马铃薯滚落,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不到一定的分离作用,从而影响到马铃薯的筛分及输送。

中国专利号201420560251.0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切土式马铃薯收获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切土马铃薯收获机的履带为平行或是直接呈前低后高的形式将马铃薯运出履带抛在车后时,易造成马铃薯的二次掩埋,或造成落在马铃薯四处散落而损伤的问题,三角转盘分别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内部,并通过主轴连接,有利于传送带的中间位置形成凸起,使得收获的马铃薯在传送带上由平行运送至凸起高点,在从凸起高点经过缓冲进入传送带末端的平行运送,方便了马铃薯携带的泥土块的掉落,降低了马铃薯的携土量,避免了马铃薯直接从高处被抛出车后,造成马铃薯撕扯散落和损货,提高了马铃薯的收获效率和收获质量,运行可靠,地块适应性强。本技术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铲地犁采用方案中的结构出现的问题是马铃薯的破皮率及漏挖现象严重,且在马铃薯输送环节由于缺乏阻拦会有部分马铃薯滚落,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不到一定的分离作用,从而影响到马铃薯的筛分及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能够有效解决马铃薯破皮及漏挖的问题,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的马铃薯收获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8的机架1,机架1顶部的支撑梁5上设有变速箱4,且其顶部两侧还设有拉杆3,支撑梁5上设有手扶连接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4连接,第一链轮14通过轴承22与机架1内侧的输送辊2连接;所述机架1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螺栓与导向板10连接;所述导向板10连接松紧螺栓11,松紧螺栓11通过定位板21安装在机架1的侧面;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2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17,输送板17上设有缓冲台18,且输送板17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组成,且挖掘装置的两侧设有拦板7。

所述输送辊2通过机架1两侧的大轴承22和小轴承12安装在机架1的内侧。

所述变速箱4通过螺栓与支撑梁5上的底座6固定。

所述机架1两侧的支撑板9通过架杆15连接。

所述缓冲台18呈阶梯状,且其贴近输送辊2。

所述拦板7呈半圆状,且拦板7的高度为第一半圆铲19或第二半圆铲20厚度的2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梦强,未经李梦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3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