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9183.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守启;高莉;连亚博;徐培培;张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王新型材料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循环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污水的净化,使其可循环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医疗、餐饮等领域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使人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完备的舒适的现代化生活。而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条件,各种工业设备在各个领域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同时,这些工业设备产生了各种工业污水,随着城市发展,工业废水的总量也在飙升,而且种类和复杂度急速增加,大大加深了污水处理的困难程度。导致了水体变质、土壤污染、动植物病变死亡、居民中毒等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现有技术下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为厂房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操作维修困难,成本高。而且为了节省成本,通常选择将污水处理到仅为排放合格的程度,却不能将其重复利用,间接导致自然界所能供应的水量不能满足人类所求得用水量,即,水利用程度不高,而高效、低成本的除污设备或行之有效的除污技术仍处于研究开发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操作维修困难,成本高,而处理后的水仅能排放合格,不能反复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利用普通的材料制造出效果显著的污水净化系统,与现有的污水净化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外型简洁、占地面积小,结构简洁,功能显著,而且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简单,借鉴大自然净水原理,利用渗透压和水位落差作用,推进污水从四周向中心流动,经过十级污水处理环形水道,层层过滤,最终得到透明清澈的水质,实现工业用水的可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污水沉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污水沉淀器共有4个,分别为第一污水沉淀器、第二污水沉淀器、第三污水沉淀器和第四污水沉淀器,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污水沉淀器呈水平式的等间距排列设置,污水进水管对这3个污水沉淀器通入污水,而第四污水沉淀器则通过一底部污水出水管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污水沉淀器内部的底端连通,连通处均设置有底部污水出水管阀门,而该底部污水出水管与第四污水沉淀器的连通处则设置有第四污水沉淀器进水阀;
所述的第一污水沉淀器、第二污水沉淀器和第三污水沉淀器在其侧面分别设置有上污水出水管和下污水出水管,分别通过各自设置的上污水出水管阀门和下污水出水管阀门进行开闭,其中,上污水出水管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污水沉淀器的侧面高度的2/3处,而下污水出水管则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污水沉淀器的侧面高度的1/3处,即上污水出水管的设置高度高于下污水出水管,且上污水出水管和下污水出水管均与一污水落管连通,而该污水落管则分别再与一压滤机和污水净化器连通,连通处分别设置有污水落管出水阀和污水净化器进水阀,使污水可分别通入压滤机或污水净化器顶部一侧的内部,而经过压滤机压滤净化的污水再通过压滤机出水管及压滤机出水阀从污水净化器的侧面通入该污水净化器内,污水在净化后从设置在污水净化器内部中心位置的底部净水出水口流出;
所述的第四污水沉淀器将从底部污水出水管排入的污水进行再次沉淀,该第四污水沉淀器的侧部的2/3高度处设置有一带有阀门的侧部出水管,该侧部出水管与污水落管、压滤机管路相通,并在该段管路上设置有一压力泵,而在第四污水沉淀器内部的底部则设置有一带阀门的下出水管,该下出水管从第四污水沉淀器的底部伸出,并与侧部出水管、污水落管和压滤机管路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净化器在其内部设置有4~8条筒状滤网,筒状滤网呈直径均匀递减的层套式设置,将污水净化器内部分隔成5~9条环形的净化水道,污水通过污水净化器进水阀或压滤机出水管进入污水净化器的内部一侧,然后经过环形水道及筒状滤网的层层净化逐步向中心位置渗入,最后从设置在污水净化器内部中心位置的底部净水出水口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8条筒状滤网的滤网孔径随着筒状滤网的直径均匀递减而减小,即,越是靠近中心位置的筒状滤网的滤网孔径越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王新型材料研究中心,未经上海科王新型材料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9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