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6760.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蔺朝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马光辉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从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保险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
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目前大都采用塑料保险杠,具有节约成本,保护行人和防止生锈的目的。但是目前在前保险杠的安装方式上还能够进一步优化,使之达到更好的安装效果和更好的保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便于安装和更换,并且能够保护行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壳体、横梁、吸能装置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吸能装置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另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上设有T型槽,所述 T型槽的内侧壁为斜面,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块和壳体本体,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下端,所述固定块的形状和大小都与T型槽一致,所述固定块位于在T型槽中,所述横梁上还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压在固定块上并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突出于汽车的前端,所述壳体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T型槽的内侧壁为斜面指的是T型槽一端大另一端小,使T型槽的内侧壁不与槽的两端面垂直。
本方案中所说的壳体突出于汽车前端,是指通过对壳体本体的形状的设计,使其与横梁等其他部分相比位于汽车的最前端。
本方案中,在横梁的前端设有壳体,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以下具体描述发生碰撞的整个过程。在发生轻微碰撞时,碰撞到壳体的前端,壳体发生形变实现缓冲,壳体的形变也能够保护行人,避免行人受到过多伤害,甚至在碰撞后,壳体的形变还能恢复,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发生剧烈碰撞时,首先通过壳体的形变来进行缓冲,碰撞到横梁后,横梁会将冲击力传递到吸能装置上,通过吸能装置进行缓冲,达到保护的目的。
本方案中,如果壳体不固定在横梁上,则不能达到保护的效果,采用T型槽的斜面以及压板来将壳体固定在横梁上,解决了壳体与横梁之间不便于固定的问题。
在安装后,由于受到斜面的挤压,固定块会有向外推压板的趋势,如果压板采用螺纹连接,会起到防松的目的,其原理和弹簧垫圈的原理一样,但效果更好,在长期受到振动的保险杠上,防松是极为重要的。
另外,用这种固定方式后,拆卸很方便,有利于维修和更换。由于连接处的接触面大,在碰撞时局部受力比较小,有利于连接部分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T型槽位于所述横梁的上半部,所述吸能装置固定的位置位于T型槽的下方。
结合其整体结构,本方案更有利于安装,如果T型槽位于下半部,壳体本体会对T型槽造成一定的阻挡。同时,将壳体和横梁连接处的位置与吸能装置的位置错开,使其保护性能更好,如果不错开,可能会对横梁的强度造成影响。
本方案中发生碰撞时,首先靠壳体的形变来缓冲,此时横梁上半部受力,壳体被破坏后,吸能装置缓冲,横梁下半部受力。在本方案中,也可以将横梁的上半部用强度较小的材料制造,以节约成本,依然能保证在碰撞时横梁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T型槽前端的宽度尺寸比后端大。T型槽前端大后端小后,在安装时固定块由前方向后推入,再将压板固定在T型槽的前端。
这样的位置更便于安装。同时,在受到碰撞时,碰撞会使连接处压紧,受到的压力会分散到整个斜面上,更有利于连接部位的保护。
另外,固定块在受压后发生弹性形变后,形变越多所提供的弹力越大,其在T型槽中能够尽可能多的被压缩,使其在发生剧烈碰撞时产生尽可能大的缓冲力,充分的激发出其保护性能。
进一步,所述横梁的上半部设有缺口,所述压板安装在缺口中。在发生剧烈碰撞时,会直接冲击横梁,由于缺口的设置,避免了冲击到压板上或者固定压板的螺钉上,使冲击力及时的从横梁传递到吸能装置,尽可能的减少伤害。
本方案中,在撞击横梁时,横梁上半部的结构并不会对力的传导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横梁时,主要考虑横梁下半部的力学性能即可,使之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将缓冲性能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6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弹簧的防碰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厚度梯度负泊松比汽车缓冲吸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