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6583.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4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李庆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陈舒维,宋志强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放电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上,电池箱为其提供主要动力,电池箱中各单体电池的温度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能。在电池使用之前需要对电池进行测试,以确保电池的工作性能。
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两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其中,第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设置利用电网上的电对待测试电池进行充电,测试完成后,放电过程通过测试仪上的功率单元将电能转化成热能而直接释放;采用这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导致大量电能被世界释放,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第二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利用电网上的电对待测试电池进行充电,测试完成后,发电过程利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上的能量回馈系统将释放的电能回馈至电网中。但是,采用此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时,虽然可以将电能直接回馈至电网中,但是,由于不同的测试设备型号、质量均不一致,当将电能回馈至电网中时,容易引起电能质量下降、产生谐波,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导致电网瘫痪。因此,对此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的要求极高,并且,为了保护电网,通常不允许采用此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将能量回馈到整个电网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可将电力在电池测试阵列平台之间转移,充分利用电池放电过程释放的能量,无需将电力回收原电网中,既保护了整个电网,又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
电力供应部;
多个电池阵列测试平台,多个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与所述电力供应部之间具有电力输送通道,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连接独立于所述电力输送通道的电力转移通道;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力供应部和多个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电连接,以协调所述电力供应部对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的电力供应、以及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的电力转移。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力转换部,所述第一电力转换部连接所述电力供应部与所述多个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以形成汇聚在所述第一电力转换部的多条所述电力输送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力转换部包括逆变器或整流器或变压器。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二电力转换部,多个所述第二电力转换部分别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以形成所述电力转移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力转换部包括升压直流-直流转换器。
可选地,所述升压直流-直流转换器为双向的升压直流-直流转换器。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
能量监测部,所述能量监测部监测每个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通过所述电力输送通道和/或所述电力转移通道接收到的电能总量,并且所述能量监测部连接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控制部依据所述电能总量实施控制。
可选地,所述能量监测部包括电量监测仪。
可选地,每一所述电池阵列测试平台安放一个测试组。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包括测试仪和电池组。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两个相邻的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连接独立与电力输送通道的电力转移通道,将完成测试的电池阵列测试平台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力转移到下一进行测试的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中,即,在两个电池阵列测试平台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电力转移,从而将放电过程释放的电力充分利用,避免直接释放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第一种充放电电力转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第二种充放电电力转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第三种充放电电力转移示意图;
标号说明:
1a 电池供应部;
2b 第一电力转换部;
3c 第二电力转换部;
4d 控制部;
5e 能量监测部;
1、2、3、4、5……n 电池阵列测试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6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