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斗式湿损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3881.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木波 |
主分类号: | D21F1/66 | 分类号: | D21F1/6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钱丽 |
地址: | 434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斗 式湿损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式湿损池。
背景技术
在造纸机中,损纸池是必要的设备。它是用来在生产中处理废纸的。现在的机制纸都是连续生产。在开机时,纸没有引上卷,需要湿损碎浆机。当发生断纸时,则需要干损碎浆机。我们习惯上把纸机上的碎浆机区别于制浆车间的碎浆机,称之为损纸池。常规的损纸池,无论干部还是湿部都是一样的。我根据多年的经验发现,湿部,包括网部,压部,纸页含水量大,具有遇水而散的特性。特别是在网部,在伏辊的下面,通常叫伏辊损纸池,那里几乎不要搅拌,只要用水冲一下就可以用浆泵泵出。如图1和2所示,现有的损纸池要两台搅拌器,且浆泵3和搅拌器4电机都要占据额外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漏斗式湿损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漏斗式湿损池,包括损纸槽,损纸槽的纵截面呈锥形,损纸槽的广口端呈矩形,窄口端呈圆形,损纸槽的窄口端朝下安装于承重台架上,窄口端下连接碎浆部,碎浆部包括直径与窄口端直径相适配的圆筒,圆筒内安装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轴竖向设置,且叶轮朝上,叶轮下通过轴承同轴安装扇叶式的底刀,底刀的叶片与圆筒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电机驱动。
损纸槽的窄口端与圆筒的上端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搅拌轴与圆筒的下端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
搅拌器采用变频电机控制。
叶轮的直径为300-1500mm。
损纸槽的广口端的口径为5500*2400-8700mm,窄口端的直径为300-1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在湿部的损纸池,也就是伏辊损纸池和压榨损纸池,其优点是只需要一台搅拌器,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节能,节约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损纸池的侧视图;
图2是现有的损纸池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式湿损池的侧视图;
图4是碎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截面视图。
其中,1-损纸槽,2-承重台架,3-浆泵,4-搅拌器,5-叶轮,6-底刀,7-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中包括以下部件:损纸槽1、承重台架2、浆泵3、搅拌器4、叶轮5、底刀6和皮带轮7。
如图3-5所示,一种漏斗式湿损池,包括损纸槽,损纸槽的纵截面呈锥形,损纸槽的广口端呈矩形,窄口端呈圆形,损纸槽的窄口端朝下安装于承重台架上,窄口端下连接碎浆部,碎浆部包括直径与窄口端直径相适配的圆筒,圆筒内安装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轴竖向设置,且叶轮朝上,叶轮下通过轴承同轴安装扇叶式的底刀,底刀的叶片与圆筒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电机驱动。
损纸槽的窄口端与圆筒的上端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搅拌轴与圆筒的下端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
搅拌器采用变频电机控制。
叶轮的直径为300-1500mm。
损纸槽的广口端的口径为5500*2400-8700mm,窄口端的直径为300-1500mm。
搅拌器配备了变频控制,只要机制纸在生产,就会有纸边落入损纸池。但纸边不像全幅纸,它的量小。采用常规的直接控制比较浪费电。停下来,纸边又会堆积在搅拌器的叶轮上。所以采用变频控制让叶轮慢速旋转。
压榨部纸页含水量小一些,当废纸落入损纸池时不搅拌很难泵出,所发必需要搅拌器。为了避免损纸堵浆泵,在叶轮下面装一个叶轮式的底刀,用来取代筛板,底刀还可固定叶轮轴,废弃使用筛板目的是为了增加纸浆流通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式湿损池的前视图和左视图可以互换,而现有的损纸池的设计图不可换。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木波,未经陈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3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钛酸锂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造纸机干燥部烘缸柔性联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