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1285.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3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高海龙;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衬套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衬套结构包括衬套内套管10、橡胶衬套本体20、衬套外套管30、衬套压装套管40,内套管外表面11与衬套本体内表面22硫化连接,衬套本体外表面21与衬套外套管内表面32硫化连接,衬套总成与安装套管40采用过盈配合,即衬套外套管30压入衬套压装套管40,衬套外套管30的外表面31与衬套压装套管40内表面42紧密贴合,过盈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衬套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各向力及力矩。目前汽车衬套安装结构为使衬套达到所需压脱力需要较大过盈量,且过盈配合产生的摩擦力较难保证其准确性,对衬套加工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降低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配合面被油污污染或使用过程中过盈量降低,衬套会从压装套管中脱出,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其包括衬套内套管、橡胶衬套本体、衬套外套管和衬套压装套管;衬套内套管外表面与橡胶衬套本体内表面硫化连接,橡胶衬套本体外表面与衬套外套管内表面硫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压装套管的内表面两端加工有沉孔结构;衬套内套管、橡胶衬套本体和衬套外套管连接在一起后将衬套外套管的外表面压入衬套压装套管的内部与衬套压装套管的内表面过盈配合,压装完成后在沉孔部位进行铆合,在衬套外套管对应于沉孔结构的部位产生变形且与所述沉孔部位紧密配合。
其中,所述沉孔结构为多个,且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衬套铆合安装结构可采用低过盈量压装完后增加一步铆合工序,从而可以显著提升衬套与悬架杆系连接可靠性,而且压脱力主要由铆合结构决定,可保证其力值一致性,并且能够防止衬套会从压装套管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衬套结构中的衬套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衬套结构中的橡胶衬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衬套结构中的衬套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衬套结构中的衬套总成安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更完整和清楚的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衬套铆合安装结构,包括衬套内套10、橡胶衬套本体20、衬套外套管30和衬套压装套管40。衬套内套管10的外表面11与橡胶衬套本体20的内表面22硫化连接,橡胶衬套本体20的外表面21与衬套外套管30的内表面32硫化连接;衬套压装套管40的内表面42两端加工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沉孔结构43。衬套内套管10、橡胶衬套本体20和衬套外套管30连接在一起后将衬套外套管30的外表面31压入衬套压装套管40的内部与衬套压装套管40的内表面42过盈配合,压装完成后在沉孔部位43进行铆合,在衬套外套管对应于沉孔结构43的部位产生变形33且与所述沉孔部位43紧密配合。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可利用铆合变形产生额外结合力,提高衬套安装可靠性,尤其适合应用于运动型车或大型车。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衬套铆合安装结构较传统安装结构仅衬套压装套管端部增加沉孔特征,可采用低过盈量压装完后增加一步铆合工序,成本变化较小,但衬套与悬架杆系连接可靠性显著提升,压脱力主要由铆合结构决定,可保证其力值一致性,且同样尺寸可承受更大的力和扭矩,压装套管可采用较薄壁厚以达到减重目的。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1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平台车身开发的拖曳臂安装点结构
- 下一篇:滚珠丝杠式电磁悬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