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0880.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真可挠式 基材 弯曲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弯曲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拟真实环境下基板弯曲的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应用领域可以为柔性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印刷电路板及其原材料等。
背景技术
传统中,为能够测试基材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次数,需要借助机台进行长时间的重复性操作,例如针对可挠性的基材进行弯曲测试。
传统的机台采用的方式是固定基材的两端,并藉由单端推挤基材以达成弯折基材的目的,且还需要透过金属棒控制弯折曲率。然而,在弯折过程中,由于需要透过金属棒,因此在基材上会产生相关的应力,其有可能在测试过程中造成基材的损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以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包含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藉由旋转让第二承载部之上表面朝第一承载部之上表面移动,以达到弯曲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之表面与第二承载部之表面的一基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是让基材在第二承载部之表面自由滑动,以达到减少或避免拉扯应力现象产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是可根据不同的曲率半径的需求,以达到任意调整曲率半径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供测试一基材。基材包含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包含一承载台、一第一承载部、一驱动单元与一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设置于承载台。第一承载部供设置基材之第一部分。驱动单元包含一电机与一旋转臂。电机连接旋转臂。驱动单元根据一驱动讯号驱动电机,使得旋转臂以一预定角度旋转。第二承载部连接旋转臂。第二承载部与第一承载部相距一间隙。第二承载部供设置基材之第二部分。其中,间隙相关于基材受力弯曲的一弧长。其中,旋转臂根据预定角度旋转让第二承载部之上表面朝第一承载部之上表面移动,进而使得基材之第三部分在间隙产生形变而弯曲。
相较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能够选择任意角度让基板产生相应的弯曲,以模拟真实的弯曲行为。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基材结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之图1中基材受弯曲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图1中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第二承载部截面图。
图7是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基材2弯曲的示意图。
其中:
2 基材
22第一部分
24第二部分
26第三部分
10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
12承载台
122、124 柱状体
14第一承载部
142 第一固定件
144 定位孔
146 第一调整组
146a、146b 调整杆
16驱动单元
162 电机
164 旋转臂
18第二承载部
188a、188b 调整杆
182 第二固定件
1822开孔
184 第三固定件
186 定位孔
188 第二调整组
DS驱动讯号
θ 预定角度
d 间隙
CR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之实施例,并配合所附之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于本申请中,系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组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实用新型之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波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0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