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0791.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B1/04 | 分类号: | B07B1/04;B07B1/4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7 | 代理人: | 胡丽琴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钣金机 排屑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机排屑、机械配套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
背景技术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在加工时会产生很多切削屑,切削屑堆积在工作台或者跌落到机床导轨防护罩上。
本设计人发现,现有的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中,无法对不同大小的碎屑进行分类处理,不便于后期的处理,增加成本。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对不同大小的碎屑进行分类处理,不便于后期的处理,增加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包括槽体、斜壁、折边、第一滤网、中间碎屑腔、第二滤网、底部碎屑腔和出料板,所述斜壁设在槽体的上端,且斜壁的顶部设有折边;所述第一滤网固定镶嵌在槽体的顶部内侧,且第一滤网设在斜壁的底部;所述第二滤网固定安装在槽体的内腔,且第二滤网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中间碎屑腔与底部碎屑腔;所述出料板分别固定焊接在槽体底部末端、第二滤网的末端侧以及第一滤网末端侧。
优选的,所述槽体整体为倾斜状结构,且槽体的倾斜角度为15°。
优选的,所述斜壁的倾斜角度为60°。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密度为第一滤网密度的2倍。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为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末端为倒台阶状结构,所述底部碎屑腔的长度比第二滤网短50cm,且第二滤网的长度比第一滤网短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第一滤网的设置,便于对不同大小碎屑进行一次分类处理。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度为第一滤网2倍的第二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对一次分类后的碎屑进行二次分离,便于后期的处理,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槽体末端分别焊接有三组出料板,有利于对分类后的不同大小的碎屑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斜壁,3、折边,4、第一滤网,5、中间碎屑腔,6、第二滤网,7、底部碎屑腔,8、出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包括槽体1、斜壁2、折边3、第一滤网4、中间碎屑腔5、第二滤网6、底部碎屑腔7和出料板8,斜壁2设在槽体1的上端,且斜壁2的顶部设有折边3;第一滤网4固定镶嵌在槽体1的顶部内侧,且第一滤网4设在斜壁2的底部;第二滤网6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内腔,且第二滤网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中间碎屑腔5与底部碎屑腔7;出料板8分别固定焊接在槽体1底部末端、第二滤网6的末端侧以及第一滤网4末端侧。
具体的,槽体1整体为倾斜状结构,且槽体1的倾斜角度为15°,便于金属碎屑向槽体1的末端流动;
具体的,斜壁2的倾斜角度为60°,能对铁屑、金属碎屑起到缓冲作用,金属碎屑可以沿斜置侧壁2较缓和地流入第一滤网4顶部;
具体的,第二滤网6的密度为第一滤网密度的2倍,从而对不同大小的碎屑进行分类;
具体的,第二滤网6为拱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同时便于对碎屑进行二次分类;
具体的,槽体1的末端为倒台阶状结构,底部碎屑腔7的长度比第二滤网6短50cm,且第二滤网6的长度比第一滤网4短50cm,便于将不同大小的碎屑进行收集处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自动钣金机的排屑槽结构时,自动钣金机在生产过程产生的碎屑通过斜壁2缓慢的流入到槽体1顶部的第一滤网4上,并在第一滤网4的作用下对碎屑进行一次分类分离处理,经过一次分类后的碎屑落入到中间碎屑腔5内部,并在第二滤网6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分类分离处理,并进入到底部碎屑腔7内部,由于槽体1整体的倾斜角度为15°,便于经过分类分离后的碎屑通过槽体1末端的三组出料板8流出。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0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管冷却牵引一体机
- 下一篇:建筑行业筛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