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线圈绕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0349.8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0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杰;吴翔;唐志勇;俞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6 | 分类号: | H01F41/066;H01F41/071;H01F41/098;H01F4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姚海波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线圈 设备 | ||
1.一种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转盘(A31)且转盘(A31)与转盘驱动机构(B1)连接,在转盘(A31)上设有若干工位且在每个工位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下主轴(A32),在每根下主轴(A32)的上端连接有下治具(Aa),在机架(1)上还设有位于任意一个工位上方且和该工位上的下主轴(A32)一一对应的上主轴(A34),在每根上主轴(A34)的下端分别连接有上治具(Ab),所述的上主轴(A34)和下主轴(A32)之间设有能够驱动上主轴(A34)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治具(Ab)向下靠近下治具(Aa)并还能带动上主轴(A34)和下主轴(A32)同步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A),本设备还包括当上治具(Ab)与下治具(Aa)之间形成线圈厚度间隙时能够向每个线圈厚度间隙和持续盘绕在每个线圈厚度间隙中的线材输出具有设定温度气流的加热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主轴(A32)呈筒状,所述的下治具(Aa)包括下端插于下主轴(A32)内的下治具芯轴(A5),下治具芯轴(A5)能够沿着下主轴(A32)轴向升降且下治具芯轴(A5)与下主轴(A32)之间周向固定连接,在下治具芯轴(A5)的上端设有套在下治具芯轴(A5)上端外侧的下环形端盖(A6),在下环形端盖(A6)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在下治具芯轴(A5)上端外围且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下脱料顶针(A61),下脱料顶针(A61)的上端端面与下环形端盖(A6)的上表面齐平,在下主轴(A32)与下治具芯轴(A5)之间设有能够驱动所述的下脱料顶针(A61)上端向上伸出至下环形端盖(A6)的上表面和驱动所述的下治具芯轴(A5)向下下降从而使下治具芯轴(A5)的上端端面不高于下环形端盖(A6)上表面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A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治具芯轴(A5)上端伸出至下主轴(A32)的上端面,在下治具芯轴(A5)上端和下主轴(A32)的上端面之间设有能够迫使所述的下治具芯轴(A5)向上复位的芯轴复位弹簧(A8);
所述的下脱料顶针(A61)上套设有能够迫使该下脱料顶针(A61)向下复位的顶针弹簧(A611),顶针弹簧(A611)的上端作用在下环形端盖(A6)下表面,下端作用在下脱料顶针(A61)下端的阻挡件(A6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A7)包括设置在下治具芯轴(A5)下端的芯轴横向通孔(A71),在下主轴(A32)上设有与所述的芯轴横向通孔(A71)两端一一连通的转轴横向通孔(A72),且所述的转轴横向通孔(A72)孔径大于芯轴横向通孔(A71)的孔径,在下主轴(A32)上套设有位于下脱料顶针(A61)下端下方的升降驱动环(A73),本反向运动驱动机构(A7)还包括两根一一插于所述转轴横向通孔(A72)中的驱动杠杆(A74),驱动杠杆(A74)的中部与转轴横向通孔(A72)铰接且两根驱动杠杆(A74)的内端分别伸入至芯轴横向通孔(A71)内,两根驱动杠杆(A74)的外端分别延长至升降驱动环(A73)的下方,在下主轴(A32)上还套设有位于驱动杠杆(A74)的外端下方的升降驱动板(A75),当升降驱动板(A75)向上移动时能够驱动驱动杠杆(A74)外端向上摆动从而使升降驱动环(A73)与下脱料顶针(A61)下端接触,以及能够驱动驱动杠杆(A74)内端向下摆动从而迫使下治具芯轴(A5)向下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驱动杠杆(A74)的内端分别连接有内滚轮(A741),内滚轮(A741)位于芯轴横向通孔(A71)中且能够在芯轴横向通孔(A71)内行走,在每根驱动杠杆(A74)的外端分别连接有外滚轮(A742),外滚轮(A742)能与升降驱动环(A73)下表面接触,以及和升降驱动板(A75)的上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03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