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更换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9973.6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沈斌;余天云;王立江;吴伟超;蒋晓阳;王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B01D61/10;C02F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33235 | 代理人: | 赵梅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碟管式 反渗透 更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更换包,实现碟管式反渗透膜导流盘及膜片的快速更换。
背景技术
由于碟管式反渗透膜具有过滤面积大、流道宽、寿命长及容易实现冲洗功能等优势,在污水处理领域、脱盐领域、工业领域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碟管式反渗透膜是反渗透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技术是碟管式反渗透膜柱。把反渗透膜片和导流盘间隔叠放在一起,用中心杆和端板进行固定,然后置入高压套筒中,就形成了碟管式反渗透膜柱。
碟管式反渗透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和使用寿命到期的情况,需要更换碟管式反渗透膜内部的导流盘和膜片。现下常用的更换方式为厂家先将导流盘和膜片分开运送至现场,再在现场进行组装更换。
此更换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现场组装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且在更换过程中需要停止碟管式反渗透膜的运行,致使前端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进行快速更换。
2.由于碟管式反渗透膜零部件较多,组装繁琐,现场临时召集的组装人员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影响更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更换包,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更换包,包括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结构相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两侧各设一卡边,卡边上部和下部比中部窄,中部高度和碟管式反渗透膜柱内部的导流盘及膜片的高度相同;所述底板中心开孔,中心孔直径大于导流盘插销所在圆直径,底板一侧开口,开口设在底板和侧板非连接处,开口直径大于碟管式反渗透膜中心杆直径,开口和中心孔连通;底板四角分别设卡槽,卡槽和侧板的卡边匹配,并通过卡槽和侧板固定连接;使用时,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相对放置,支撑板一底板在下方,支撑板二底板在上方,通过匹配的卡槽、卡边连接,周边由扎带捆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直径和导流盘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侧板和底板一体成型或分别成型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使用时,支撑板一底板上间隔堆叠导流盘及膜片,堆叠的导流盘及膜片数量等于碟管式反渗透膜柱内部导流盘及膜片数量,堆叠完成后,安装支撑板二,支撑板二底板在上方,通过匹配的卡槽、卡边连接,再使用扎带在四周加固。
进一步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材质包括塑料或木质。
进一步地,扎带的材质包括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更换包能够在现场迅速地更换整根膜柱的导流盘及膜片,缩短碟管式反渗透膜的更换时间,提高单根膜柱在现场的更换效率。
2.本实用新型更换包内导流盘及膜片由厂家的专业人员在生产车间进行组装,组装效率更高,错误率更低,提高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一或支撑板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四周不加扎带)。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四周加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地解释。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更换包,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结构相同。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包括侧板3和底板4,侧板3两侧各设一卡边5,卡边5上部和下部比中部窄,中部高度和碟管式反渗透膜柱内部的导流盘及膜片6的高度相同。所述底板4直径和导流盘直径相同,使得更换包内导流盘与侧板3紧贴,避免运送过程中滑动。底板4中心开孔,中心孔7直径大于导流盘插销所在圆直径,防止碰到导流盘插销。底板4一侧开口,开口8设在底板4和侧板3非连接处,开口8直径大于碟管式反渗透膜中心杆直径,开口8和中心孔7连通,便于支撑板在更换完成后取出。底板4四角分别设卡槽9,卡槽9和侧板3的卡边5匹配,并通过卡槽9和侧板3固定连接。侧板3和底板4一体成型或分别成型再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的材质包括塑料或木质,但不限于此。
使用时,由专业人员在支撑板一1底板4上间隔堆叠导流盘及膜片6,堆叠的导流盘及膜片6数量等于碟管式反渗透膜柱内部导流盘及膜片数量,堆叠完成后,安装支撑板二2,支撑板二2底板4在上方,通过匹配的卡槽9、卡边5连接,再使用扎带10在四周加固,形成一个完整的更换包。扎带10的材质包括塑料,但不限于此。
更换包运送至现场后,拆除碟管式反渗透膜柱套筒、上端盖、导流盘及膜片,将更换包悬置于膜柱上空,支撑板中心孔与碟管式反渗透膜中心杆对齐,缓慢放下更换包,完全放下后拆除扎带10与支撑板二2,再缓慢抽出支撑板一1,只余下更换包内的导流盘及膜片6,最后安装碟管式反渗透膜柱上端盖、套筒,完成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9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除臭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雨水自动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