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平台的滑道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9808.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蕾;魏永佳;刘士杰;赵阔;廖红琴;祝涛;管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3004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平台 滑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道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平台的滑道梁结构。属于海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滑道梁作为海洋平台用来支撑钻修机或修井机的重要结构,在海上平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滑道梁分为单腹板滑道梁、双腹板滑道梁两种形式。由于钻修机和修井机重量很大,所以,为了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在这两种形式中,滑道梁的腹板两侧均设置有大量的垂直于腹板的筋板。滑道梁的筋板数量不仅较多,筋板之间的焊接距离也较近,导致了钢材的用量、焊材的使用量、施工量均较大;而且,防腐不容易实施,施工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海上平台的滑道梁结构,其不仅能够对海洋平台的钻修机或修井机进行支撑,解决了筋板的用量较大及施工难度较高的问题;大幅地减少了筋板的数量,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及工作量;而且,使得防腐容易实施,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上平台的滑道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梁、沿着滑道梁来回移动的钻机模块,其中,滑道梁是由两块板条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主体T型梁的结构,T型梁上安装有腹板;钻机模块上设有数组脚印位置;
所述滑道梁位于组块顶层的大梁上。
所述钻机模块与T型梁接触的每个脚印位置处均设置有盖板,每个盖板与T型梁的腹板连接。
所述盖板与箱型筋板连接在一起,并构成箱型筋板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能够对海洋平台的钻修机或修井机进行支撑,解决了筋板的用量较大及施工难度较高的问题;大幅地减少了筋板的数量,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及工作量;而且,使得防腐容易实施,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箱型筋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T型梁、2.盖板、3.腹板、4.箱型筋板、5.滑道梁、6.上翼缘、7.钻机模块、E.脚印位置、E’.脚印位置、F.脚印位置、F’.脚印位置、G.脚印位置、G’.脚印位置、H.脚印位置、H’.脚印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滑道梁5、沿着滑道梁5来回移动的钻机模块7,其中,钻机模块7上设有数组脚印位置(本实施例为四组),操作反力较大的有脚印位置E、脚印位置E’;脚印位置F、脚印位置F’;脚印位置G、脚印位置G’;脚印位置H、脚印位置H’。
上述滑道梁5位于组块顶层的大梁上,滑道梁7是由两块板条,并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主体T型梁1的结构,T型梁1上采用焊接形式安装有腹板3。
上述每个钻机模块7针对井口作业时操作反力较大的数组脚印位置,对钻机模块5与T型梁1接触的每个脚印位置处均设置有两对共四个盖板2,每个盖板2均采用焊接形式与T型梁1的腹板3连接。
上述盖板2通过焊接形式与箱型筋板4连接在一起,并构成箱型筋板4的支撑。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腹板3、盖板2、箱型筋板4通过焊接形式与主轴线顶层大梁的上翼缘6连接在一起,防腐处理后,供钻机模块7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9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海上风电施工的可拆卸平台
- 下一篇: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