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及采用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6874.2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3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创平;罗昭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模组 采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采用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PAD等电子装置中,扬声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与其配合的电子装置的声放效果。
现在伴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扬声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散热问题成为扬声器模组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扬声器模组中,磁路结构是主要的散热结构,但现有的扬声器模组中散热结构复杂,且散热性能一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微型扬声器技术领域中,微型扬声器的元件需要装配密封来保证工作性能要求。现有技术中,当两个密封的元件之间面积比较大时,在装配或超声密封过程中的相对位置难以保证,容易出现错位。同时在超声过程中,当与超声接触的那个面跨度较大时或者受到外力按压后,容易出现塌陷现象。特别对于微型扬声器模组,一旦出现塌陷或错位,模组内部的后腔容积会发生变化,最终直接影响微型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防错位及塌陷的扬声器模组。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盖板、柔性电路板和扬声器单体,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扬声器单体焊接导通,所述扬声器单体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引出接线与外部电子终端设备导通,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下壳体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定位圆筒,所述定位柱的数量和所述定位圆筒的数量相同,所述定位圆筒和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与所述定位圆筒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模组,在装配时,通过将下壳体上的定位柱插入上壳体上的定位圆筒即可,起导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下壳体和上壳体在装配时的相对移动,避免出现错位,装配完成后,再进行超声密封,此外,由于定位柱的直径与定位圆筒的内径相同,两者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支撑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在超声密封过程中或者外力按压后出现的塌陷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柱以对角的布置方式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加强筋,若干个所述加强筋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柱的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有用于导向的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3m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圆筒的壁厚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圆筒的顶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3mm。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单体通过胶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背胶及热铆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盖板通过胶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扬声器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II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圈I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6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GBT模块内部杂散电感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终端显示性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