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电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24316.2 | 申请日: | 2017-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9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汤凯;苏亚兵;魏伟;续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耀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0 | 分类号: | H04W4/10;H04L5/14;H04Q5/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唐红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供 双工 分组 协同 通信 能力 语音 电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语音通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电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防救援、抢险救灾等高危行动中,需要救援团队高效协同工作,当小组成员分别在现场不同地点时,彼此间只有通过即时有效的沟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应急救援的现场协同中广泛使用对讲机作为语音通信手段,但是实际应用中这种方式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1)对讲机使用半双工操作模式,通信效率低下,干扰使用者的正常作业;(2)对讲机体积与重量不便于携带,设备形态单一,无法有效与个人装备集成。这些问题将导致通信质量低下,协同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智能手机终端虽然能够通过专用APP实现类似功能,但是由于不具备防爆能力,不能在危险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智能手机终端无法在恶劣环境中可靠工作,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电台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电台装置,包括有上壳和下壳组成的壳体,所述上壳与下壳相适配且下壳,上壳和下壳相扣后整体呈长方体状的壳体,上壳与下壳之间内部设有业务板和控制板,上壳上设有显示屏、扬声器、麦克风和按键组件,所述业务板上集成有射频单元和DSP单元,业务板顶端安装有伸出壳体的天线;控制板上部署有控制单元,控制板顶端安装有伸出壳体的耳机,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显示屏和按键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采用段式液晶显示屏,所述按键组件包括频道键、音量键、菜单键和PTT键。
进一步的,所述射频单元中包括RF射频模块,RF射频模块通过数据I/O接口与DSP单元(即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双向连接,实现数据收发。
进一步的,所述DSP单元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CODEC编解码模块和存储模块(FLASH),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通过音频同步串口与CODEC编解码模块双向连接,存储.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中设有MCU微控制器单元和LCD显示控制模块,MCU微控制器单元通过LCD接口控制LCD显示控制模块,还通过第三控制串口控制耳麦接口适配模块,以及通过第四控制串口接收键盘控制模块发来的输入数据;MCU微控制器单元还分别控制业务板上的射频单元(即RF射频模块)和DSP单元(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为方便携带和放置,所述下壳上设有金属背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全双工无线语音通信和分组管理能力,极大地方便救援小组协同工作;本实用新型集成有语音加密、数字降噪、跳频抗干扰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抗噪语音通话能力;还支持多种耳麦接口,可与个人装备有效集成,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分组内所有成员之间更为高效的全双工语音通信(其通信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自然、清晰、安全的语音通信手段能确保使用者专注于救援工作,减少半双工语音通信模式带来的干扰;不仅可以应用于消防和应急救援任务中,还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体育比赛、大型活动等多种场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总之,本实用新型小巧易携带,可手持,通信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应用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显示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功能模块和接口设计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台配对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耀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耀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4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