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内障动态抛光吸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4096.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9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闫继青;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晶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弯折 针头 注水针头 抛光头 直段 手柄 内部中空 吸除装置 软管 白内障 抛光头下表面 医疗器械用品 本实用新型 负压吸引器 内部相通 手柄两端 输液装置 一体连接 圆滑过渡 中空手柄 磨砂面 斜切面 钝性 开孔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白内障动态抛光吸除装置,包括一注水针头和一抛光针头;所述注水针头前端有一钝性斜切面,注水针头后端通过软管与一输液装置连接;所述抛光针头固定连接在一中空手柄上,手柄两端开口,手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一负压吸引器连接,抛光针头内部中空,抛光针头分为直段部分和向上的弯折部分,直段部分与弯折部分之间圆滑过渡,弯折部分的顶端一体连接抛光头,抛光头内部中空,抛光头上表面设一开孔,抛光头下表面为磨砂面,抛光头、直段部分、弯折部分和手柄之间内部相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白内障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白内障指眼球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早期混浊轻微或范围较小时不影响视力,而后逐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目前,超声乳化术以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白内障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术时分两步,第一步摘除混浊的晶体,第二步植入人工晶体。
第一步时首先在眼睛上做一个1.8mm-3mm的切口,通过这个小切口,医生插入一个超声乳化针头,将混浊、变硬的晶状体分成小块,使之变成乳糜状液体,再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这些小块吸出,然后在前房注入粘弹剂,将囊袋充盈,再将传统抛光器由侧切口伸入囊袋,刮除前囊膜上的上皮细胞,在后囊膜表面采用机械性摩擦方法,对后囊膜进行抛光,最后再通过主切口将I/A注吸器针头伸入囊袋,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抛光掉的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吸出或直接用I/A注吸器针头在吸除残余皮质后直接进行前囊下的抛光,但这样会导致主切口水肿,造成散光增大。在整个白内障手术中,抛光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其用于防止和减轻后发障,抛光时如果上皮细胞残留过多的话,很容易产生后发障。随着植入的人工晶体越来越高端化,比如三焦点晶体、无极变焦晶体等,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不仅仅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提高视力,还强调术后要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因此手术过程中对抛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抛光器和先抛后吸的静态抛光方法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内障动态抛光吸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白内障动态抛光吸除装置,包括一注水针头和一抛光针头;所述注水针头前端有一钝性斜切面,注水针头后端通过软管与一输液装置连接;所述抛光针头固定连接在一中空手柄上,手柄两端开口,手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一负压吸引器连接,抛光针头内部中空,抛光针头分为直段部分和向上的弯折部分,直段部分与弯折部分之间圆滑过渡,弯折部分的顶端一体连接抛光头,抛光头内部中空,抛光头上表面设一开孔,抛光头下表面为磨砂面,抛光头、直段部分、弯折部分和手柄之间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头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圆滑弧形过渡,抛光头整体呈碗型。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针头与抛光针头的针管内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注水针头与抛光针头均为8号针头。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为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直段部分与折弯部分之间的夹角为140°-155°。
优选的,所述输液装置为输液瓶或输液袋。
优选的,所述与输液装置连接的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直径为0.2-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晶,未经王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4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颅脑降温仪冰帽
- 下一篇:一种螺旋式安全掏耳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