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内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3111.2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8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诺来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颅内血肿 积液 导向装置 辅助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 脑组织损伤 硬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 可拆卸 性疾病 并发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导向装置,其是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血肿性疾病穿刺的辅助治疗装置,尤其适合硬膜下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其特征是组合,可拆卸,应用简单方便,防止穿刺过程中的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颅内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导向装置,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血肿性疾病穿刺的辅助治疗,尤其对硬膜下血肿和积液的穿刺治疗特别适合,其属于外科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主要继发于高血压脑出血,颅脑外伤,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等疾病。颅骨下面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脑组织,因此按照血肿的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在治疗上根据病人的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可以酌情采取开颅颅内血肿清除,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钻孔引流手术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局麻下即可完成等优势对于一些症状出现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病人尤为适合。
硬膜下血肿是颅内血肿的一种常见类型,按照发病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对较为多见,这类病人往往年龄较大,有过轻微的颅脑磕碰病史,症状出现较为缓慢持久。针对这类病人,治疗上主要采取局麻下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硬膜下积液常常见于儿童因脑膜炎继发的病例,严重的硬膜下积液需要采取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硬膜下血肿还是硬膜下积液,均需要在硬膜下导入引流管,为了保证引流效果以及避免引流管的梗阻,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引流管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度,因而在穿刺过程中由于血肿的部位,颅骨的弧度,钻孔的大小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穿刺角度不佳,进而造成引流管穿入或者刮蹭脑组织,导致脑内或脑组织表面血肿,严重者可形成较为持久的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生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往往需要扩大钻孔骨孔的范围,以及磨平穿刺角度上的骨缘,这样又会导致范围较大的颅骨缺损,继而术后需要进行颅骨修补,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该种问题的医疗器械,在此基础上,发明者采用了一种组合式的穿刺导向辅助装置,该装置具有可拆卸,头端角度可调,可伸缩等特点,进而避免过大颅骨钻孔,以及穿刺过程中导致脑组织出血等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导向装置,其是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血肿性疾病穿刺的辅助治疗装置,尤其适合硬膜下血肿和积液的穿刺,应用简单方便,防止穿刺过程中的脑组织损伤,过大颅骨钻孔等并发症。
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导向装置,其包括:
固定板,活动板,外套管,内套管,固定条,移动条。
所述装置的固定板是本发明所述装置的支撑固定部分,其中央有圆孔供外套管穿行,其下方突出部位用于卡住颅骨骨孔,以到达固定本发明所述装置的角度与骨面垂体的作用,在应用时,活动板坐落于固定板上,避免外套管向颅骨骨孔内滑落。
所述装置的活动板与外套管连接,对外套管起固定作用,在应用时,活动板坐落于固定板上,避免外套管向颅骨骨孔内滑落,优选地,活动板与外套管呈螺纹连接。
所述装置的外套管外侧与活动板连接,应用时,穿行于固定板中央圆孔,外套管管壁上有刻度,可标记颅骨厚度和穿刺角度,外套管内侧通过固定条与内套管相连,将内套管固定,管壁镂空部分通过移动条手柄,应用时,可通过此处移动移动条手柄,调整穿刺角度。
所述装置的内套管分固定部和弯曲部两个部分,下端弯曲部可折叠弯曲,内套管外侧前方通过固定条与外套管相连,后方通过下端弯曲部头端与移动条相连。内套管弯曲部一侧固定于固定条下端,该处为弯曲支点,弯曲活动部分固定于移动条头端,通过移动条的上下运动,内套管弯曲部可进行0-90度不同角度弯曲。内套管内可走行穿刺引流管。优选地,弯曲部头端为硬质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诺来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诺来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3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