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虹吸式茶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0300.4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9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龙智海;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巴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部件 本实用新型 壶体侧壁 虹吸式 可拆卸 茶漏 部件流向 层次分明 虹吸通道 壶体中部 饮茶 品茶 冲泡 壶盖 壶体 壶嘴 茶水 清洗 兼容 造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式茶漏,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包括设于壶体侧壁的盛茶部件,设于壶体中部或壶体侧壁的虹吸部件,所述盛茶部件与虹吸部件相配合形成虹吸通道,使得茶水由盛茶部件流向盛汤壶体底部,所述盛茶部件和虹吸部件可拆卸。本实用新型使得茶汤冲泡层次分明,品茶效果更佳;内部结构可拆卸,便于清洗;结构简单、造型多样,兼容更多饮茶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漏,尤其是一种可拆卸的虹吸式茶漏,属于日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统茶具大多是从材质、外观和表面工艺处理等方面进行开发。针对茶具的内部构造的创新与开发还相对较少。
随着中国茶艺的发展进步,人们品茶趣向越发精致,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通常希望茶叶冲泡的时间可以精确把控。(即普洱茶中一泡二泡之说)从而达到茶水的浓度均衡、茶香丰富有层次,现有的茶壶往往通过茶壶的壶嘴设置小孔达到过滤茶叶的目的,无法精确实现茶叶与茶汤分离的效果,从而也就导致了品茶过程中,需要一个公道杯来单独盛装茶汤,继而分杯品评。特别是就茶艺冲泡而言,为此多设计出来的茶艺动作及器具都是这个弱点采取的补救措施。然而受环境的限制,同样的一款茶叶,同样一位茶艺师却无法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在茶艺馆里的美好感受。
目前有将虹吸效应运用到茶具中来改善品茶的效果,然而,依旧存在结构复杂不合理,难清洗,虹吸通道被堵塞,冲泡时间难把控,观感不佳等缺陷,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合理的、可拆卸的虹吸式茶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可拆卸的虹吸式茶漏,提高茶汤分离效果的同时也便于清洗,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虹吸式茶漏,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包括设于壶体侧壁的盛茶部件,设于壶体中部或壶体侧壁的虹吸部件,所述盛茶部件与虹吸部件相配合形成虹吸通道,使得茶水由盛茶部件流向盛汤壶体,所述盛茶部件和虹吸部件可拆卸,便于清洗。
进一步地,盛茶部件包括底板和向外倾斜的环形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部件包括环形侧壁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通过设于壶体侧壁的插合部插设于壶体侧壁,第二侧壁端部设有槽,通过设于壶体侧壁的肋部卡合于壶体侧壁,所述肋部设于插合部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盛茶部件的环形侧壁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虹吸管道。
进一步地,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盛茶部件的底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中空柱形壁,所述盛茶部件的环形侧壁上设有插合件,插合件通过设于壶体侧壁的插合部插设于壶体侧壁。
进一步地,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虹吸部件为底端封闭的中空柱,位于壶体中部,中空柱的侧壁与通孔的中空柱形壁形成虹吸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道入口设有挡网。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外侧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处于所述虹吸通道的最高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设置刻度线,使得茶汤自动分离;茶汤冲泡层次分明,品茶效果更佳;内部结构可拆卸,便于清洗;设置挡网防止茶叶碎末堵塞虹吸通道;结构简单、造型多样,兼容更多饮茶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巴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巴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0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