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9738.0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3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闫风强;黄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30/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余热 回收 污水 源热泵 机组 | ||
1.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包括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热水循环泵、电控箱,其特征是污水源热泵机组与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3)、油分离器(4)、冷凝器(5)、干燥过滤器(6)、电磁阀(7)、膨胀阀(8)、蒸发器(2)和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3)与油分离器(4)、油分离器(4)与冷凝器(5)、冷凝器(5)与干燥过滤器(6)、干燥过滤器(6)与蒸发器(2)、蒸发器(2)与气液分离器(9)均通过制冷剂管路相连;所述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包括污水箱、污水循环泵、毛发收集器、砂滤罐及板式换热器;所述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包括有污水箱(11)、污水循环泵(13)、毛发收集器(16)、砂滤罐(17)及板式换热器(20),污水箱(11)分别设有污水进水口(10)和排污口(12),污水箱中的污水通过污水管路在污水循环泵工作的作用下,经过毛发收集器初步过滤毛发的较大的杂质,再进入砂滤罐,进一步进行过滤去油脂及较细的杂质,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与来自热水循环泵的自来水进行换热,污水将热量传递给自来水后,温度降低再进入污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然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污水管路通过污水调节阀再次接入污水循环泵入口,另一路通过污水排放口直接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设置在外壳箱体的上层箱体内,外壳箱体的下层箱体里设置有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热水循环泵、电控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箱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层箱体、下层箱体、底座,上层箱体与下层箱体采用同一框架,在框架内部用钢板隔成上、下两层箱体,下层箱体连接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箱作为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控制中心,控制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循环泵、热水循环泵的启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排气管路与油分离器(4)相连,经过油分离器(4)过滤去所含润滑油后,进入冷凝器(5),在冷凝器(5)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来自和热水循环泵(22)中的热水进行换热,制冷剂被冷凝后,通过冷凝器出液管路经过干燥过滤器(6)过滤再经过电磁阀(7)及膨胀阀(8)进行节流降压后成为低压气液两相混合液进入蒸发器(2),在蒸发器(2)中吸收了来自污水循环泵(13)的污水中的热量,变成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后,进入气液分离器(9)进一步分离出制冷剂液体后再经过压缩机吸气管路进入压缩机(3),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与污水水处理及换热系统的板式换热器(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流量计,控制器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热水循环泵、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流量计、热水循环泵、压缩机均连接电控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式余热回收污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当自来水的温度低于下限设定温度时,自动依次启动热水循环泵(22)和污水循环泵(13),然后检测水流量正常后,再启动压缩机(3),进行热泵制热运行;当热水的温度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时,先停止压缩机(3)运行,延时1分钟后,再自动依次污水循环泵(13)和热水循环泵(22),停止热泵制热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97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茶几(R‑8529C)
- 下一篇:长茶几(R‑202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