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8915.3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9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红;周潘宇;许硕贵;朱嘉琦;袁野;姜里强;张洪跃;夏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穿孔 腕托 底板 调节紧固件 压迫止血器 尺动脉 固定的 侧板 穿过 底板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 对向安装 压迫组件 组件包括 顶盖 底座 压迫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其两个宽边上的侧板,底板上设置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贯穿孔;两个腕托组件,对向安装在底板上,每个腕托组件包括腕托、一端固定安装在腕托上,另一端穿过第一条状贯穿孔的第一杆、以及对第一杆进行调节固定的第一调节紧固件;顶盖,安装在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条状贯穿孔;以及至少一个压迫组件,包括穿过第二条状贯穿孔的第二杆、安装在第二杆上的压迫块、以及对第二杆进行调节固定的第二调节紧固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压迫止血的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介入手术、动脉血气采集、有创血压监测等多从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由于桡动脉或尺动脉的血管较粗且动脉压力较高,因而操作完成后动脉穿刺点有出血的高危风险,故需要长时间压迫止血。
在手术操作完成后,由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在动脉穿刺点处以指腹施加压力来实现止血和动脉穿刺点的闭合。但一方面,由于止血和动脉穿刺点闭合需要持续稳定的压力,所以按压人员需要长时间对穿刺点施加压力,这种操作不仅非常耗费按压人员的体力,导致按压人员容易疲劳,而且也耽误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指腹按压的方式,极容易产生按压力度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止血效果不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简易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这种止血器多为腕带式,在腕带上设置一个用于推进加压的旋钮。在使用时,先将腕带紧紧的套在腕部上,然后通过旋钮进行推进加压,对穿刺点进行止血。
这种止血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止血效率,也节省了术者和手术的时间,但也存在若干缺点:(1)腕带完全捆缚腕部,阻断了静脉回流,容易引起患者手部充血肿胀,甚至会影响另一条动脉的通畅,严重时可能导致手部神经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2)腕带的尺寸固定,不能根据患者腕部的粗细进行调节,患者的舒适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对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点进行有效止血,又能够根据患者的腕部粗细进行调节的、使患者感觉舒适的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具有: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其两个宽边上的侧板,底板上设置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贯穿孔;两个腕托组件,对向安装在底板上,每个腕托组件包括腕托、一端固定安装在腕托上,另一端穿过第一条状贯穿孔的第一杆、以及对第一杆进行调节固定的的第一调节紧固件;顶盖,安装在所述侧板上,至少包括设置有第二条状贯穿孔的基板;至少一个压迫组件,包括穿过第二条状贯穿孔的第二杆、安装在第二杆上的压迫块、以及对第二杆进行调节固定的的第二调节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采用“一底板两侧板”这种最简单的结构,既有利于患者腕部放入,又便于腕托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中,腕托呈L型,其上包覆有衬垫,第一杆上固定安装有阻隔片,该阻隔片位于所述底座内,与腕托间隔一定间距。
该设计使得两个腕托能够分别支撑于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既将患者手腕的位置进行了固定,又不会对腕背部的静脉血管产生压迫,从而不会妨碍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更不会阻断静脉回流。此外,两个腕托分别通过阻隔片和底板间隔一定距离,能够使得位于两个腕托的水平部分之间的手腕部分不会直接和底板接触,也为该部分提供了一定的放置空间。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桡、尺动脉压迫止血器中,第一杆和第二杆均为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第一调节紧固件和第二调节紧固件均为螺母。
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首先,结构简单、易得,固定效果好;其次,当调节按压压力时,只需将作为第二调节紧固件的螺母在与之匹配的螺纹杆上旋动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8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