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8658.3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0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翟俊;曾丽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6 | 分类号: | E03F5/046;E03F5/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孙周强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模块化 道路 雨水 径流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城市内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道路交通系统是内涝出现的高发地带。过去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缺乏是造成资源成为灾害的主要原因。随着 “海绵城市”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理念的提出,建立“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成为治理城市内涝顽疾的重要手段。
在构建符合LID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中,现有规划设计理念是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更多的实际处理方式是将雨水径流通过路缘石的雨水导入口直接进入路缘石分隔的道路绿化带或者街边绿地。这类做法虽实现了源头分散,但初期道路雨水径流中携带漂浮垃圾、砾石、泥沙等固态物质与重金属离子、病原体、有机污染物等,直接排入不仅容易堵塞雨水导口与排水口,还会影响植物生长。除此之外,在降雨频繁或暴雨时期,雨水容易在路面上形成高速水流,会严重冲击并破坏道路绿化或者街边绿地的植被。再者,路缘石不仅施工步骤繁琐,还需要综合考虑天气、温度等外在因素,其次,运输途中易缺棱掉角,影响施工进度与美观。
因此,为了贯彻海绵城市LID理念及其做法,很有必要研发设计一种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有利于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道路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从而利于解决地下水位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低成本,低影响,操作简易的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适用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改变现有路缘石设计,解决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处理中携带泥沙垃圾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的快速雨水径流对绿地设施的破坏的问题,包括对道路雨水径流中漂浮垃圾、砾石、泥沙等固态杂质的筛选过滤,对雨水径流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净化,对雨水径流冲击力的缓和消能,对雨量大时的溢流处理以及装置的循环利用处理。
为达成以上功能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模块化路缘石与处理池;所述模块化路缘石构成所述处理池的侧壁;所述模块化路缘石包括模块A、模块B、模块C;所述模块C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处理池包括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所述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一级处理池设有雨水导入口;所述雨水导入口设有碎石层。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池组合结构,包括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所述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一级处理池设有雨水导入口;所述三级处理池设有雨水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块A、模块B、模块C都为T型结构;模块A,模块B,模块C以组合方式配合连接形成模块化路缘石,增大摩擦面积,组成处理池的侧壁,其中模块C作为分隔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的挡板,顶部设有开口,用于雨水流通。T型结构有肋部以及垂直于肋部的左翼部以及右翼部组成,优选的,所述模块A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所述模块B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所述模块C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在组合的时候,可以将一个模块的插件插入另一模块的孔,从而可以稳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模块A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所述模块B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所述模块C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相互之间以钢筋部件插入钢筋插孔固定成形,形成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结构,一方面避免插件制备复杂,另外利于运输。
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块B的左翼部或者右翼部下端设有两个孔,从而既可以与同向的模块钢筋连接,又可以与垂直向的模块钢筋连接,从而得到非常稳定的结构,避免污雨水乱流,具体可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8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生间用新型筒式水封地漏
- 下一篇: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