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数据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18602.8 | 申请日: | 2017-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程森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永州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1/10;H01B7/18;H01B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 地址: | 318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数据 电缆 | ||
计算机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每根接地线内有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每股线芯分别由37—45根直径为0.08丝的铜丝绞合在一起,绞合的铜丝外包覆有内绝缘层,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外包覆铝箔,铝箔外包覆内镀锡铜丝,内镀锡铜丝外包覆外绝缘层,在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外包覆棉纸,棉纸外绕包外镀锡铜丝,外镀锡铜丝外包覆PVC绝缘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特别是涉及计算机数据电缆。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对计算机电缆的防辐射、抗干扰的性能要求较高,而已有的计算机电缆通常仅有一层屏蔽层,其防辐射、抗干扰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三层屏蔽层,防辐射、抗干扰性能好,使电缆内部填充饱满,保证外形圆润、美观,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数据电缆。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数据电缆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每根接地线内有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每股线芯分别由37—45根直径为0.08丝的铜丝绞合在一起,绞合的铜丝外包覆有内绝缘层,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外包覆铝箔,铝箔外包覆内镀锡铜丝,内镀锡铜丝外包覆外绝缘层,在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外包覆棉纸,棉纸外绕包外镀锡铜丝,外镀锡铜丝外包覆PVC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数据电缆,主要特征是在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外包覆铝箔,铝箔外包覆内镀锡铜丝,并在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外包覆棉纸,棉纸外绕包外镀锡铜丝,铝箔和内、外镀锡铜丝起到屏蔽外界的信号不能入侵,同时也能很好的避免内部信号不受外部影响,使数据信号传输稳定,防辐射、抗干扰性能好,而棉纸能对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之间起到填充作用,使整根电缆外壁圆润,外形美观,而外镀锡铜丝通过环绕包围在棉纸外壁,当要在接线时,可将电缆端部绕包的外镀锡铜丝拆开,拆开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数据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地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数据电缆,如图1—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1,每根接地线内有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2,每股线芯分别由37—45根直径为0.08丝的铜丝3绞合在一起,绞合的铜丝外包覆有内绝缘层4,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2外包覆铝箔5,铝箔外包覆内镀锡铜丝6,内镀锡铜丝外包覆外绝缘层7,在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外包覆棉纸8,棉纸外绕包外镀锡铜丝9,外镀锡铜丝外包覆PVC绝缘层10。主要特征是在两股相互绞合的线芯2外包覆铝箔5,铝箔外包覆内镀锡铜丝6,并在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1外包覆棉纸8,棉纸外绕包外镀锡铜丝9,铝箔5和内、外镀锡铜丝6、9起到屏蔽外界的信号不能入侵,同时也能很好的避免内部信号不受外部影响,使数据信号传输稳定,防辐射、抗干扰性能好,而棉纸8能对三根相互绞合的接地线1之间起到填充作用,使整根电缆外壁圆润,外形美观,而外镀锡铜丝9通过环绕包围在棉纸外壁,当要在接线时,可将电缆端部绕包的外镀锡铜丝拆开,拆开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永州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永州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8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