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6221.6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6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侯忠;王庆赞;陈友乾;吴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大红马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4 | 分类号: | D06B3/04;D06B2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1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纱线 抗黄变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加工辅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
背景技术
纱线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色或浅色织物表面不能有泛黄现象要求越来越高。面料黄变是由于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接触到纱线表面引起的泛黄现象。
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黄变问题,添加漂白母粒的同时加入抗黄剂,但无论添加什么比例的抗黄剂或改用其它品牌的抗黄剂,最终纱线的抗酚黄变指标仍不能达到要求。经过发明人研究和验证发现,由于纱线的纺丝是在高温情况下进行,而抗黄剂在290℃的高温下会过热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在纱线加工中由于抗黄剂失效造成的纱线黄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包括两个用于卷绕纱线的卷轴、油槽以及设于所述油槽内的辊筒;所述油槽内设有由抗黄变剂和液态耐高温助剂组成的混合制剂;在所述辊筒的转轴处设有电机,所述辊筒的下半部与所述混合制剂接触,且其外侧面为质软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卷轴之间的纱线在所述辊筒的位置绷紧,且与所述辊筒的外侧面充分接触。
优选的,还包括两个位于所述辊筒上方的滑轮,所述纱线于两个所述滑轮与辊筒之间穿过,且所述纱线到所述辊筒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辊筒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液态耐高温助剂为磺酸基表面活性有机物溶液。
优选的,所述液态耐高温助剂的PH值为2-4。
优选的,所述液态耐高温助剂中的磺酸基表面活性有机物的质量含量为1%—6%。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油槽内设有由抗黄变剂和液态耐高温助剂组成的混合制剂,通过纱线与混合制剂接触,使得纱线表面形成有抗黄变作用的防护层,避免抗黄变剂高温失效,有效提高了纱线的抗臭氧性能和抗酚黄变等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在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前,先介绍现有对纱线抗酚黄变指标的测试方法。
在抗酚黄变指标测试中,先将被测试样与一块用于控制时间的织物分别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之后夹在玻璃板之间,形成组合试样,施加一定压力后用聚乙烯薄膜裹紧置于规定温度的烘箱中,一段时间后移出,冷却后拆开聚乙烯薄膜,取出控制织物和试样立即用GB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沾色等级。
在抗黄变研发中,通过在纱线原料内添加漂白母粒的同时加入1%-8%的抗黄剂,但无论添加多少比例的抗黄剂或改用其它牌子的抗黄剂,最终纱线的抗酚黄变指标总是达不到4级以上。经研究分析发现,纱线的纺丝温度达到290℃时,会造成抗黄剂过热失效,使得纱线即使添加了抗黄剂也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酚黄变指标。
为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纱线抗黄变治具,请参见图1,该纱线抗黄变治具包括两个用于卷绕纱线10的卷轴20、油槽30以及设于油槽30内的辊筒40。
在油槽30内设有由抗黄变剂和液态耐高温助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辊筒40的下半部浸泡在混合制剂内,且辊筒40的外侧面为质软材料制成,在辊筒40的转轴处设有电机,辊筒40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在辊筒40的外侧面上附有一层混合制剂。
两个卷轴10之间的纱线10在辊筒40的位置绷紧,且与辊筒40的外侧面充分接触,使得辊筒40外侧面上的混合制剂会粘附在纱线10的外侧面。由于黄变是纱线10接触到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而产生的黄变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阻隔法,在纱线10上涂上一层像油脂一样的混合制剂,保护好里面的纱线10,使纱线10不会接触到上述的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组分的物品,即在纱线10的外侧面上形成一层具有抗黄变剂的耐高温防护膜,进而可以使纱线产品在抗酚黄变试验检测中达到4级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大红马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大红马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6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花浆边装置的压持轮组件
- 下一篇:纱线漂白染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