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凹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5806.6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4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翠玲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5400 广东省揭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凹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结构,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普通低压电器的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船舶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电缆的工作环境是多变的,电缆一旦遭到破坏,立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现有的电缆中,圆形电缆比较常用,也有一些截面为扁平形的扁平电缆,尤其是一些低压电器采用的数据电缆或充电电缆,比如手机用的充电器的电缆(又可以称为线缆或数据线或电源线)。圆形电缆在收纳时容易扭结在一起,使用起来杂乱无章,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扁平电缆虽然会一定的方向摆设,将其收纳时不会扭结,但还是比较费劲,需要绑住或扎起来。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便于收纳的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扁凹型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扁凹型电缆,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线;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沿电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及位于内凹部两侧的侧凸部,绝缘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沿电缆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凸部,及位于外凸部两侧的侧凹部;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形状相吻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导线材质为铜,导线数量为2-5根,所 述的绝缘层材料为泡沫交联聚乙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为圆形,其直径为0.1-1mm,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为0.3-3mm,宽度为3-15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为片状体,其厚度为0.01-0.1mm,其宽度为0.3-3mm;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为0.3-3mm,宽度为3-15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导线为4根,包括设于内凹部与外凸部之间的二根数据线,分别位于二个外侧的二根电源线,所述数据线的直径小于电源线的直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凹部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沿绝缘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外凸部的表面设有与凸起相吻合的凹槽;所述绝缘本体环向缠绕时,相邻处的内凹部与外凸部相嵌合在一起,且凸起嵌入于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由于在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设有侧凸部、内凹部、侧凹部和外凸部,利用侧凸部与侧凹部尺寸大小一致相吻合,内凹部与外凸部弧度相同相吻合的作用,使电缆采用盘旋收纳时,可以将一个电缆的外凸部卡在另一个电缆的内凹部中,便于收纳,且不需要外物捆绑,从而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在将电缆分离时又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扁凹型电缆具体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扁凹型电缆处于盘旋收纳状态时,二个相邻处的横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 导线20 绝缘本体
21 内凹部22 外凸部
211侧凸部221侧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扁凹型电缆,包括绝缘本体20,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线10;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沿电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21,及位于内凹部两侧的侧凸部211,绝缘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沿电缆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凸部22,及位于外凸部两侧的侧凹部221;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具体地,所述的导线材质为铜,导线数量为2-5根,绝缘层材料为泡沫交联聚乙烯。
上述实施例中,导线为圆形,其直径为0.1-1mm,绝缘本体的厚度为0.3-3mm,宽度为3-15mm。其中的导线为4根,包括设于内凹部与外凸部之间的二根数据线,分别位于二个外侧的二根电源线,数据线的直径小于电源线的直径。这样的结构既可以保护中间的数据线,又有利于形成内凹部和外凸部;同时在保证电缆本身强度的同时,也使电源线缆有足够的截面积,也可以满足较大功率使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电缆适合用于便携式电源产品或电子产品,比如充电器的电缆,又比如用于带插头的电源插座的电缆,又比如耳机的音频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翠玲,未经林翠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5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平台专用电缆
- 下一篇:一种防漏电的电动汽车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