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3900.8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6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卢畅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恒利不织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15/02;B32B27/40;B32B27/18;B32B27/32;B32B3/12;B32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者随机的纤维而所构成,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在无纺布的使用中,无纺布本身不抗静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静电,影响使用的安全性。而现有无纺布的抗静电改性,通常为在无纺布内编入若干金属丝从而达到抗静电作用,而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仅影响无纺布的整体质感,而且抗静电性能不佳。
为了改善上述现象,目前有大量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如申请号为201610563558 .X公布的一种抗静电无纺布,它采用的是多层静电屏蔽层和电膜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静电的中和,但是这种技术方案要想达到比较好的静电屏蔽作用,必须要求电膜层的完好性,而这薄壁结构的无纺布中这点很难做到,而且直接外漏的金属丝环静电屏蔽层和电膜层会影响无纺布的质感以及透气性等;又如申请号为201511003609.5公布的一种抗静电无纺布,它是通过提供较厚的防静电层来达到防静电作用的,这种原理制造的抗静电效果不好,而且也会影响质感和透气性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静电无纺布,通过金属丝环的独立中和作用,在不影响中和静电的前提下,还不影响无纺布层的质感和透气性等本身具有的良好特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静电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所述无纺布基层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静电层、蜂窝层、第二防静电层、间隙层、无纺布表层,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均由一系列呈圆环状的金属丝环组成,所述蜂窝层由氨纶丝层相互绞合而成,且在氨纶丝层内部的间隙中充填有硅油层,在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和蜂窝层之间还通过环形闭合环连接,所述间隙层内部设有一系列相互交织的丙纶丝网,在丙纶丝网外侧固定安装有无纺布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以及蜂窝层总厚度不大于0.01cm,且第一防静电层厚度为第二防静电层的两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丝环的纵向排列层数不得小于3层,且横向金属丝环的叠合面积不小于40%,所述相邻金属丝环之间互不直接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闭合环的宽度等于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略小于总宽度之和,且环形闭合环分别位于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氨纶丝层和丙纶丝网的交织方向均相反,且两者之间的交织夹角大于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双层的防静电层,而且将防静电层由传统的金属丝或者金属膜改成环形,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中和电性回路,将产生的静电及时中和掉,而且通过蜂窝层内部的硅油层,具有亲水基团,水分子是良好的导体,另外可以减少织物间的摩擦力,能防止静电,而间隙层通过支撑作用也可以减少摩擦,降低静电产生,而且还将两个防静电层闭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大闭合回路,进一步中和静电,而防静电层通过金属丝环的独立中和作用,在不影响中和静电的前提下,还不影响无纺布层的质感和透气性等本身具有的良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纺布基层;2-第一防静电层;3-蜂窝层;4-第二防静电层;5-间隙层;6-无纺布表层;7-金属丝环;8-氨纶丝层;9-硅油层;10-环形闭合环;11-丙纶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恒利不织布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恒利不织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3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防水覆膜
- 下一篇:一种面加绒双层针织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