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3846.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8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史月涛;高明;孙奉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D1/36 | 分类号: | F22D1/36;F23K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一次 余热 联合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站锅炉余热资源很多,但是仅仅锅炉烟气余热得到了资源化利用。还存在很多没有被利用的余热资源。
没有余热用的锅炉风烟系统参见图1,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一次流经炉膛(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和引风机(4)流向脱硫系统。来自送风机(5)的冷风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器直接进入锅炉炉膛,来自一次风机(6)的冷风分两路,一路经过空气预热器(2)加热后成为热风,另一路经过冷风门(7)调节后与第一路回合成合适的温度后经过磨煤机(8)进入炉膛。
磨煤机(8)出口的一次风温度必须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此温度区间根据煤质及磨煤机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温度偏高,煤粉爆炸的可能性大增,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温度偏低,煤中的水分不能完全蒸发而呈现液态,容易导致磨煤机出口粉管堵塞。因此,现代电厂一般通过冷风门(7)的开度,调节磨煤机入口空气温度,达到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的目的。
1、热一次风余热
为了保持磨煤机(8)出口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通过冷风门(7)调节进入磨煤机(8)的空气温度。正常运行时,热一次风的温度在300℃左右,混合后进入磨煤机(8)的温度在200℃左右。热一次风从300℃降到200℃释放出部分热量,这部分热量直接浪费掉。
现有的利用热一次风热量的方法为:取消冷风门(7),所有的冷一次风进入空气预热器(2)。在空气预热器(2)出口的热一次风管道上,加热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凝结水,代替部分低加。但是,该热一次风利用系统的缺点是:第一,进入空气预热器的总风量增加,导致热二次风温度下降,系统的节能量受影响;第二,用热一次冷风却器传热温差太大,调节进入热一次冷风却器的凝结水流量,对调节磨煤机出口风温的影响有限。
2、锅炉的炉渣余热
电站煤粉锅炉,煤质中的灰分经过燃烧后90%的比例变成飞灰,随着烟气从烟囱排出。剩下10%,变成炉渣从锅炉的冷灰斗排出。炉渣的温度非常高,大约在1000℃左右。电厂普遍采用液态排渣炉,高温炉渣直接落到冷灰斗下方的水池中降温,浪费大量的热量后,由捞渣机排出。
由于热一次风及炉渣这两种余热资源,温度水平各异,目前并没有一种系统,综合考虑热一次风及炉渣两种余热资源,优化热力系统,提高热力系统经济性。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包括热一次风余热利用系统,按照空气流通方向,热一次风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空气预热器和热一次冷风却器,热一次冷风却器通过水管路与高压加热器相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入口端通入一次冷风和二次冷风,一次冷风依次经空气预热器和热一次冷风却器后再与另一路一次风汇合后通入磨煤机;二次冷风送至空气预热器形成热二次风,热二次风分成两路,一路直接送至炉膛,另一路传送至高温风冷渣器吸收其内炉渣的热量后再传送至炉膛内。
该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还包括串联连接的高温风冷渣器和低温水冷渣器,高温风冷渣器通过空气管道直接通入经空气预热器输出的二次热风后再送至炉膛;低温水冷渣器通过水管路与低压加热器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预热器与炉膛之间串接有一个调节阀门。
这样使得热二次风经调节阀门控制部分或全部被引入到高温风冷渣器内,利用高温炉渣余热,加热热二次风,然后送入炉膛。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预热器分别与一次风机和送风机相连,一次风机和送风机分别向空气预热器送入一次冷风和二次冷风。
进一步的,所述热一次冷风却器与磨煤机连接端口还汇合有一次冷风支路,所述一次冷风支路与一次风机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冷风支路上还设置有冷风门。
这样被冷却后的热一次风与从一次风机传送来的一次冷风混合成合适的温度,进入磨煤机,以满足煤种变化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炉渣及热一次风余热联合利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3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