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阻燃复合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2800.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0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陈忠刚;吕佩佩;蒋义赏;孟凡超;王梦超;刘清华;唐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湘隽阻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3/2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阻燃 复合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燃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阻燃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近年,汽车燃烧安全事故频发,国家有关部委发文指出,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标准是确保汽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针对车用内饰面料的燃烧性都有明确的法规,开发和应用推广阻燃汽车内饰面料成为大势所趋。
交通产业内饰材料大多由高分子材料制备,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大多数是易燃、可燃物品。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故障、电器短路、交通事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重大火灾,传统的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大,热值高,火焰传播快且不易熄灭,产生浓烟和有毒气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汽车内饰材料必须要有很好的阻燃性,降低火焰蔓延速率,给予乘客充分的逃生时间。
传统的阻燃汽车内饰材料在阻燃耐久性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遇火燃烧时烟雾大,极限氧指数很少达到或高于27%,市场上目前的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的LOI≤24%。
传统的阻燃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通常采用面料、聚氨酯海绵(软泡)、网眼底布的组合,但是聚氨酯海绵(软泡)通常是高度易燃物,即便对聚氨酯海绵(软泡)进行阻燃处理,其阻燃性能也提升有限,LOI很难达到24%以上,更别说达到新的国标《客车内饰的燃烧特性》中对纺织品极限氧指数要求LOI≥27%或JT/T 1095-2016《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中的对纺织品极限氧指数要求LOI≥28%。
实际上,即便是对阻燃要求大幅度提高的JT/T 1095-2016《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以及正在修订的《客车内饰的燃烧特性》新标准对单纯的聚氨酯海绵软泡充当软垫材料的,规定其LOI必须大于22%,而对纺织品、皮革等材料LOI要求27%或28%乃至30%,客观上说明,聚氨酯海绵软泡本身的阻燃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不能苛求其具有太高的LOI。
聚氨酯海绵软泡还有其它的潜在问题。例如聚氨酯海绵软泡采用原料TDI或MDI是危化品,反应活性强,气味大,而且近年来价格波动剧烈,聚氨酯海绵软泡在火焰复合中产生的烟雾较大,异味较大,燃烧产生的芳香族低分子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危害,最终制得的复合面料VOC和气味也超标。在环保安全日益严格的趋势下,上下游都期望能开发出环保阻燃低VOC低气味的汽车内饰复合面料。
申请号为CN201520737435.4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环保低VOC透气新型汽车内饰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和经编间隔织物,面料和经编间隔织物之间通过热熔复合。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低VOC绿色环保,有效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2)提升了汽车内饰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3)减少一道火焰复合工序,减少底布的使用。
申请号为CN201420369218.X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湿透气环保型汽车内饰面料,该面料采用畦编组织结构,带有该畦编组织的面料包括正面平针组织和背面平针组织,正面平针组织和背面平针组织经集圈组织连接,所述正面平针组织采用再生涤纶长丝,所述背面平针组织采用玉米纤维长丝。面料采用畦编组织结构,将再生的涤纶长丝和玉米纤维长丝结合起来,实现两种材料的互补。
申请号为CN201220023428.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负离子汽车内饰面料,由GB1、GB2、GB3三把梳栉编织而成,所述GB1、GB2为四列经缎组织,所述GB3为经斜组织,所述GB1的组织结构为10/12、23/21,所述GB2的组织结构为23/21、10/12,所述GB3的组织结构为10/34。该实用新型能释放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
上述各专利都不涉及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的高效阻燃、隔热透气问题,目前除本申请人开发高阻燃性能的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之外,国内外其它厂家或研究机构没有推出高LOI的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且一直以来国内外产业界都用水平燃烧法作为评价标准,LOI并不是强制指标,因此通常的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产品的LOI实际测试值都较低。目前,JT/T 1095-2016《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新标准,对客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规定所有汽车纺织材料(包括座椅面料)的极限氧指数≥28%(悬挂类材料的极限氧指数≥30%);水平燃烧法测试其等级不低于B级,垂直燃烧速度≤100mm/min,烟密度等级(SDR)≤50。环保和阻燃法规日益严格,传统汽车内饰面料复合物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阻燃复合面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湘隽阻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湘隽阻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2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