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2683.0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5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沈春健;刘超;刘炜;高顺;谢不敏;南洋;曲胜;付嘉玉;吴文哲;葛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朱萍;孟祥斌 |
地址: | 11003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管 针芯 开口 本实用新型 腔静脉插管 穿刺针芯 前端设置 多棱针 生物胶 针尖 血管 尺寸一致 血管伤口 血流通畅 粘连伤口 逐渐缩小 准确位置 出血量 大开口 多棱柱 进入腔 开口处 可移动 伤口处 移动胶 封堵 减小 静脉 口径 伸出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包括插管,针芯,其中所述针芯设置于所述插管内,针芯设置为多棱柱形状,插管前端设置对应尺寸的多边形开口;针芯前端设置针尖,针尖伸出插管,所述针芯的尺寸与插管的多边形开口尺寸一致,小于插管后部的尺寸,插管前端的尺寸逐渐缩小至多边形开口处尺寸;另外插管前端多边形开口后侧设置一个口径与血管相近的大开口,方便血流通畅。另在插管上设置封堵血管伤口的可移动生物胶环,生物胶环待插管进入到准确位置后移动胶环到伤口处粘连伤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棱针芯引导插管进入腔静脉,可以有效减小直接开口引起的出血量大的问题,且多棱针芯的可以很好的突破血管,对插管进行有效的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立体外循环时使用的血管插管;具体涉及一种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心脏及相关手术经常需要建立血液循环,建立体外循环时需要通过血管插管进行体外循环的构建。目前针对腔静脉进行插管时,通常用尖刀在腔静脉切开一个小口后将插管置入的方式。但上述操作方法会有大量血液渗出,影响手术操作等。如果直接将插管做成前端具尖的结构插入静脉,虽然可以解决进入时的出血问题,但是前端的尖部会给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不能直接将尖锐的插管直接引入腔静脉血管内。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出血多或者不对血管造成伤害的血管插管器械及插管方式,安全的建立腔静脉的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心包积液引流的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解决出血量大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对插管进行固定,防止使用过程中插管滑出的问题,另外还可有效处理血管伤口,使损伤降低到最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穿刺针芯的腔静脉插管,包括插管,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设置于所述插管内,针芯设置为多棱柱形状,插管前端设置对应尺寸的多边形开口;针芯前端设置针尖,针尖伸出插管;所述针芯的尺寸与插管的多边形开口尺寸一致,小于插管后部的尺寸;插管前端的尺寸逐渐缩小至多边形开口处尺寸;另外插管前端多边形开口后侧设置一个口径与血管相近的大开口。通过设置多棱柱形的针芯上的多棱可以实现在针芯引导插管进入时对血管壁的有效突破,使插管引入更加顺畅,另外将插管前端设置为逐渐变小的尺寸可以有效减少对血管造成的伤害,另外插管上的大开口的设置可以保证充足的血流量,防止体外循环的血压过高。
进一步,在插管上设置封堵血管伤口的可移动生物胶环,生物胶环设置于插管的前端后部。在插管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将生物胶环移动到血管上与血管结合可以有效防止伤口出血,还可初步的固定插管。
进一步,所述生物胶环的结构包括具有弹性的环形载体及负载与载体上的生物胶。弹性环形载体的设置可以增加生物胶环与插管接触的紧密型,还可以实现有效移动。
进一步,在插管前端大开口后侧设置一个薄环形气囊,气囊后连接设置在插管上的充气通道。薄环形气囊的设置可以在内部对插管实现固定,防止使用时插管滑出,影响手术操作。
进一步,充气通道设置在插管内侧。内侧设置可以不增加血管插入时的阻力,设置于大开口的另一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道对血流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充气通道一体的连接在插管的内侧。一体连接的设置可防止充气通道从插管壁上脱离,影响充气及血流。
进一步,所述针芯设置为六棱柱形状,插管前端设置对应尺寸的六边形开口。六边形的设置可以实现有效的突破。
进一步,所述插管仅前端内部开口为多边形开口,外侧管壁形状为圆形。此种设置为了方便血管进入,而且减少插管对血管造成的二次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2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抗反流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