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踝足辅助行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0659.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志杰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踝 小腿 固定部 弯曲部 支具 本实用新型 辅助行走器 固定结构 鞋体 足部 踝足 材料选用 辅助行走 矫形器 足下垂 放入 远端 皮肤 拥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足辅助行走器,包含脚踝调节部与足固定部;所述脚踝调节部的下部与所述足固定部相连;所述脚踝调节部包含小腿支具、弯曲部;所述小腿支具的下部连接所述弯曲部的上部;小腿支具包括小腿固定结构;所述小腿固定结构位于脚踝调节部前侧;弯曲部的远端连接足固定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足下垂患者的辅助行走,并且能够安装在鞋体上,不与足部或脚踝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材料选用给使用者带来不适,同时也避免了矫形器放入鞋体给足部带来拥挤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形器材,具体地,涉及一种踝足辅助行走器。
背景技术
踝足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性结构损伤)以及各种畸形(扁平足、马蹄足、夏科式足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的治疗手段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踝足部的恢复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术后调理的影响。目前国内用于踝足部保守治疗或术后调理康复的技术比较单一,相关器材的种类也比较少。为方便患者在调理康复过程中适应自己行走,或者减轻患者行走过程中对踝足等部位的伤害,现有技术涉及了例如辅助行走器一类的器材。
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使用者直接与辅助行走器接触,可能对辅助行走器材料感觉不适;或者使用者行走时,脚和辅助行走器需要同时穿入鞋子内,导致过于拥挤;此外,对足下垂患者的矫形作用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踝足辅助行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踝足辅助行走器,包含脚踝调节部与足固定部;
所述脚踝调节部的下部与所述足固定部相连;
所述脚踝调节部包含小腿支具、弯曲部;
所述小腿支具的下部连接所述弯曲部的上部;
小腿支具包括小腿固定结构;
所述小腿固定结构位于脚踝调节部前侧;
弯曲部的远端连接足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脚踝调节部自上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个分支,所述弯曲部包括所述两个分支;
所述两个分支包括踝左侧分支和踝右侧分支;
在由近端向远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两个分支之间的间距递增;
两个分支之间形成脚脖与鞋帮顶部的容纳空间;
弯曲部远端的切向与小腿支具的延伸方向之间夹角小于90度。
优选地,所述小腿支具、弯曲部由弹性件制成;
所述小腿支具的前侧面设置光滑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足固定部包含至少两个固定杆;
所述两个固定杆分别构成脚背位置固定杆、脚跟位置固定杆;
所述脚背位置固定杆包含左侧脚背固定杆、前固定杆、右侧脚背固定杆;
所述左侧脚背固定杆、前固定杆、右侧脚背固定杆依次相连;
所述脚跟位置固定杆包含左侧足跟固定杆、后固定杆、右侧足跟固定杆;
所述左侧足跟固定杆、后固定杆、右侧足跟固定杆依次相连;
前固定杆与后固定杆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夹持住鞋体。
优选地,所述脚踝调节部与所述足固定部通过卡合件连接;
所述固定杆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卡合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滑动;
固定杆与卡合件能够卡合固定成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志杰,未经戴志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0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站立架
- 下一篇:具有保护功能的高度可调式康复训练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