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杠杆式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9854.4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6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旭;张仁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51121 | 代理人: | 梁义东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杆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注射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注射模具用的杠杆式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在塑料注射模具的使用中,在零件成形冷却后有一个零件脱模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零件,顶出动作可一次完成。但是如果零件形状特殊一次顶出后零件仍无法脱模的,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及相关机构,这样的顶出动作及为二次顶出动作。二次顶出能够避免一次强行顶出造成的零件损伤、缺陷,实现零件顺利、流畅的脱模及全自动注射过程。
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式二次顶出机构,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顶住顶件板,顶件板不随动模一起移动,从而使产品从型芯上脱出,实现一次顶出动作;继续开模,注射机顶杆顶动顶板,再由顶杆从顶件板型腔中顶出产品实现二次顶出动作。
但是这种顶出机构一次顶出力取决以弹簧弹力,顶出力较小,动作不可靠,弹簧容易时效,需要及时更换,模具维护频繁,维护成本高。并且弹簧压缩后由于没有启动力不能与产品同步顶出,容易造成产品的拉断拉伤。
现有技术中还采用摆钩式二次顶出机构,摆钩式二次顶出机构的特点是顶出板上装有顶杆和拉钩,顶出时,注射机的推杆作用在二极顶出板上,由于拉钩的作用使一级顶出板和二极顶出板一起运动,实现零件和型芯的相对运动,进行一次顶出动作。当运动到模块碰上拉钩时,拉钩克服弹簧的弹力摆钩,一级顶出版停止运动,而二极顶出板继续运动,顶杆将零件从顶件板上顶出,完成二次顶出动作。
该结构由于拉钩和楔块都安装在模具外面,使得模具整体体积加大,不利于模具的摆放,同时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杠杆式二次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顶出机构启动力不足,易造成产品的拉伤以及制造成本较高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实用性强,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杠杆式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定模板、型腔板、脱件板、固定板和垫板,所述底板与垫板之间设置有推板件Ⅰ、推板件Ⅱ、压块和杠杆件,所述杠杆件设置有一定角度,所述杠杆件的拐点处铰接在推板件Ⅰ上,所述压块一端设置在垫板上,另一端与杠杆件的一端配合,杠杆件另一端与推板件Ⅱ配合,所述推板件Ⅱ上连接有顶件杆,所述顶件杆贯穿垫板和固定板与脱件板配合。
所述顶件杆的伸出端设置有型芯;所述脱件板上设置有与型芯相配合的型芯腔。
所述推板件Ⅰ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固定在推板件Ⅰ上,另一端贯穿推板件Ⅱ、垫板和固定板连接在脱件板上。
所述脱件板、固定板和垫板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导向限位杆,所述导向限位杆一端设置有挡件,另一端贯穿型腔板固定在定模板上。
所述定模板与型腔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套在导向限位杆上。
所述导向限位杆一端的挡件的外径小于限位槽的内径,大于导向限位板贯穿型腔板的贯穿孔,所述挡件与型腔板配合。
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脱件板、型腔板和定模板向外延伸。
所述型腔板和定模板上对应导柱贯穿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之后,产品注射完成后,开模时,固定板、垫板和底板向右侧移动,定模板与型腔板在弹簧件的作用下优先脱开,导向限位杆伸出,在型芯的作用下限制型腔板的移动,使型腔板与脱件板分离。型芯上设置3个凹槽增大零件的抱紧力,确保零件不粘连在型腔板上。
2、当推板件Ⅰ被推动时,推板件Ⅰ同时推动推板件Ⅱ和连接在推板件Ⅰ上的顶杆,以及固定在推板件Ⅱ上的顶件杆一起移动,顶杆推动脱件板与顶件杆一起将零件从型芯上顶出。推板件Ⅰ继续被推动时,此时压块接触到杠杆件,将杠杆件被接触的一端压下,迫使杠杆件通过拐点处进行转动将推板Ⅱ以大于推板Ⅰ的速度向定模板方向移动,将零件从脱件板上顶出。实现零件顶出。推动底板向定模板方向移动,通过导柱、导套、复位杆的导向作用,推板Ⅱ将杠杆压回原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9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缸滑块式斜抽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下抽芯自动伸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