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类捕捉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08130.8 | 申请日: | 2017-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9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成仁 |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 地址: | 3235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工具,尤其是一种用于鱼类捕捉的工具。
背景技术
鱼是生活在河里、池塘里的生物,在池塘会采用渔网,在河里会采用鱼兜进行捕捞,这种方式效率低,而且需要人工去捕捉,比较费时费力;市面上急需一款可以不用人工去捕捉就能够抓住鱼的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无需人工撒网或鱼兜进行捕捞的鱼类捕捉器,满足了人们省时省力就能捕捉到鱼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鱼类捕捉器,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带有上、下开口的筒壁,筒壁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分别通过上盖和下盖封闭,筒壁上开有通口,通口上安装有封闭通口的鱼类单向通过件,鱼类单向通过件包括片拌件一和片拌件二,片拌件一包括固定在上盖上的固定片一和固定在下盖上的固定片二,固定片一和固定片二之间固定有张紧的鱼网一,片拌件二包括固定在上盖上的固定片三和固定在下盖上的固定片四,固定片三和固定片四之间固定有张紧的鱼网二,片拌件一和片拌件二之间呈夹角并形成外开口和内开口,外开口到内开口逐渐变小,当鱼类通过内开口到达箱体空腔时、鱼网一及鱼网二受力变化再恢复,箱体空腔处固定有鱼饵盛放盘。这里鱼类单向通过件的作用是,可以使鱼钻进到箱体空腔后,钻不出来;这里片拌件一和片拌件二呈锥形,可以方便鱼通过大的外开口游到内开口处在从内开口处钻入箱体空腔内,由于鱼的大于内开口的大小,所以鱼不能从箱体空腔处钻出;这里鱼饵盛放盘的作用是,在盛放盘内盛放鱼饲料,用于吸引鱼通过鱼类单向通过件来吃,从而捕捉到鱼。
进一步完善,筒壁的截面呈正四方形,筒壁的四个面部上都开有通口且各通口都安装固定有封闭通口的鱼类单向通过件。这里筒壁呈正四方形,有四个面部,可以提高抓捕鱼的效率。
进一步完善,筒壁的面部由不透水基板和网格板组成,不透水基板上开有通孔,网格板盖合封闭住通孔并固定在不透水基板上,各通口都开在网格板上。这里面部采用不透水基板、网格板的作用是,可以让水顺畅的通过网格板,从而使鱼类捕捉器可以方便的放置在水里,也可以保持箱体空腔内水流的通畅,使被抓住的鱼不至于缺氧死亡,还可以便于位于水中的鱼看到盛放盘内的鱼饵,从而可以方便引诱鱼通过鱼类单向通过件来觅食,进而提高捕鱼效率。
进一步完善,下盖的底面四角固定有支撑柱。这里支撑柱的作用是,提高鱼类捕捉器放置在基面上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完善,下盖的中心位置固定有配重块。这里配重块的作用是,在鱼类捕捉器放置在河里时,竖向放置的鱼类捕捉器由于重心高,容易被水流冲倒,配重块可以降低鱼类捕捉器的重心,从而使鱼类捕捉器更稳定。
进一步完善,鱼饵盛放盘采用透明材质。这里鱼饵盛放盘为透明材质的作用是,鱼能够方便看到鱼饵,从而鱼能够方便、高效的被吸引过来觅食,进而更容易捕捉到鱼。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利用鱼类单向通过件及鱼饵盛放盘可以方便鱼类钻入到箱体空腔内而不能够从鱼类单向通过件中游出,从而可以在无人工捕捞的情况下就能方便对鱼类的捕捉,抓取鱼类方便,无需人工守候,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网格板时的立体图二;
图3为图2的B方向视角视图;
图4为图1的A方向视角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筒壁1-1,面部1a,不透水基板1a-1,通孔1a-1a,网格板1a-2,通口1-1a,上盖1-2,下盖1-3,鱼类单向通过件2,片拌件一2-1,固定片一2-1a,固定片二2-1b,鱼网一2-1c,片拌件二2-2,固定片三2-2a,固定片四2-2b,鱼网二2-2c,外开口a,内开口b,鱼饵盛放盘3,支撑柱4,配重块5,鱼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成仁,未经刘成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8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