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计量孔道内浆体重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7733.6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8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华;王乐然;赵欣欣;刘文荐;高策;尹京;石秋君;董振升;崔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吴桥厚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G01G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计量 孔道 体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孔道压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计量孔道内浆体重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孔道压浆是梁体建设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不仅可以保护钢绞线不生锈,延长结构使用年限,同时还可以作为媒介,在钢绞线松弛后,向梁体传递一部分应力。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孔道压浆饱满、密实,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压浆饱满,同时施工工人也往往不遵守操作范围而导致压浆不够密实,而作为检查人员,如果不在现场监督便无法考证施工工人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计量孔道排出浆体的重量从而可以精确计量孔道内浆体重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以计量孔道内浆体重量的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梁体入料管与出料管下方的称量装置以及处理器,所述称量装置包括料箱以及设置在料箱下方的重量传感器,所述入料管、出料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料箱相连通,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重量传感器连接有电控箱,在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无线发射模块相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无线发射模块发出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排料口上设置有排料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排料口与出料管下方设置有称量装置,可以精确称量孔道内排出的浆体重量,同时压浆机的压浆重量可以由压浆机测出,通过计算两个重量的差值即可精确得出孔道内浆体的重量,同时在压浆过程中可进行排气的工作,保证孔道内压浆饱满、密实。称量装置测出的重量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处理器连通,可将感应重量上传至处理器,由处理器进行计算和记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处理器的记录与孔道数量进行对比,防止施工工人不规范工作,保证孔道压浆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梁体、2-孔道、3-入料管、4-排料口、5-料箱、6-重量传感器、7-电控箱、8-出浆管道、9-出料管、10-排料阀门、11-出料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梁体1、设置在梁体1内的孔道2、设置在孔道2一端的入料管3、设置在所述入料管3上并且出口向上的排料口4、设置在孔道2另一端的出料管9、设置在入料管3与排料口4下方的称量装置以及处理器,所述称量装置包括料箱5以及设置在料箱5下方的重量传感器6,所述入料管3、排料口4通过管路与所述料箱5相连通,在所述出料管9上设置有出料阀门11。所述重量传感器6连接有电控箱7,在所述电控箱7内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重量传感器6与无线发射模块相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无线发射模块发出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在所述排料口4上设置有排料阀门10。排料口4向上设置,可以防止其在时对压浆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浆体需要一定压力才能能排料口4排出,有利于顺利排出孔道内的空气,保证压浆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入料管3与压浆机的出浆管道8连接,将排料阀门10与出料阀门11关闭,打开压浆机向孔道2内压浆,当孔道内的压力到达0.6Mpa时,压浆机停止工作,打开排料阀门10与出料阀门11进行排浆或排气,排出的浆体通过管路进入到料箱5,当冒出的浆体饱满并且密实后,再次关闭排料阀门10与出料阀门11,重量传感器6记录料箱内重量变化,处理器控制进行数据上传,继续向孔道2内压浆,当压满后,压浆机保压3分钟,完成压浆工作,处理器控制重量传感器6数据清零,为下一轮称量做准备。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压浆机可以测量其压出浆体的总重量,处理器通过计算压浆机出浆总重量减去重量传感器6记录的重量即为孔道2内的浆体重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测算孔道内浆体重量,可以有效保证孔道内浆体填充饱满、密实。同时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数据,可以了解工人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有效约束工人工作,保证工作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吴桥厚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吴桥厚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77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