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用除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7204.6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张超;张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松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66D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科技局转***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除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井下用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由于空气潮湿、空气含有杂质较多,易导致井下使用的钢丝绳氧化锈蚀严重。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涂抹防锈油进行养护,这样既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又不能确保及时、细致的全面维护,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效果好的井下用除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井下用除锈装置,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底盘上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开口向上的套筒,套筒内上下伸缩连接有立柱,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油缸,储油缸顶壁开设有加油口,加油口处连通有加油管,加油管外连接有盖帽,储油缸的顶壁还开设有通气孔,储油缸侧壁密闭连通有加油管。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调节管。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为“L”型。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包括套筒,套筒与所述加油管螺纹相连,套筒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边缘向套筒外侧延伸,所述通气孔位于盖帽的顶板下方。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的顶板边缘一周固定连接有护罩,护罩的外轮廓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通气孔位于护罩围的空间内。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铰接有下连杆,所述储油缸底壁或所述立柱上铰接有上连杆,上连杆与下连杆通过定位螺栓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井下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与所述储油缸的连通处位于储油缸的侧壁下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油管出口安装使用在绞车钢丝绳的上方,在绞车运行的同时,自动对钢丝绳进行加油,更好的做到了对钢丝绳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用安全方便,经本实用新型加油后,能够防止钢丝绳锈蚀,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输的安全系数,同时还能减少日常维护的人工和消除因日常维护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盖帽;2、加油管;3、通气孔;4、储油缸;5、上连杆;6、定位螺栓;7、下连杆;8、底盘;9、套筒;10、立柱;11、加油管、12、调节管;13、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井下用除锈装置,包括底盘8,底盘8上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开口向上的套筒9,套筒9内上下伸缩连接有立柱10,立柱10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油缸4,储油缸4顶壁开设有加油口,加油口处连通有加油管2,加油管2外连接有盖帽1,储油缸4的顶壁还开设有通气孔3,储油缸4侧壁密闭连通有加油管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油管11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调节管12。所述调节管12为“L”型。所述盖帽1包括套筒,套筒与所述加油管2螺纹相连,套筒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边缘向套筒外侧延伸,所述通气孔3位于盖帽1的顶板下方。所述盖帽1的顶板边缘一周固定连接有护罩13,护罩13的外轮廓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通气孔3位于护罩13围的空间内。盖帽1的顶板和护罩13可以防止灰尘和颗粒杂质进入储油缸4内。
所述套筒9外铰接有下连杆7,所述储油缸4底壁或所述立柱10上铰接有上连杆5,上连杆5与下连杆7通过定位螺栓6相连接。上连杆5与下连杆7的设置能够增强储油缸4的稳定性。
所述加油管11与所述储油缸4的连通处位于储油缸4的侧壁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松,未经王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7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胶制品滴胶装置
- 下一篇:双液螺杆点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