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6719.4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7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兰;孙凤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李灵锋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仿 胸膜 生理 病理 变化 组合 模型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1. 胸膜腔是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个封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随着呼吸运动,胸膜腔内的负压会发生改变,这是一生理现象。胸部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可以引起气胸或血胸(有些人也会出现自发性气胸),当胸膜腔内有大量气体或液体时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影响呼吸;另外如果一侧胸膜腔内压力过大,会引起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等)移位。如果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将影响生命。这对于血胸或气胸的患者在治疗上需要胸腔穿刺来抽出液体或气体,然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来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
2. 在教学中:胸膜腔内负压改变、肺被压缩、纵膈移位、穿刺抽液或抽气、放置引流管等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市场上没有直观模拟胸腔内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的教学模型,如果只是通过语言表达结合画图或视频来讲解以上问题,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其生理和病理变化机制,大多靠死记硬背记住相关知识点。这一模型教具将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供临床医学专业、影像专业、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3. 在临床上:对大量气胸或大量液胸的患者首要措施是穿刺排气和排液。对于低年资的医生来说,当面对危急的患者会害怕和紧张,甚至对治疗无从下手。如果有模型可以供低年资医生反复练习穿刺置管等操作,将会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另外此模型也可以供护士练习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主体部分和配件,盒体内设置有大格和小格,主体部分放置在大格内,配件放置在小格内;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透明模拟胸壁、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模拟脏层胸膜、模拟壁层胸膜、模拟胸膜腔、模拟横膈和模拟纵膈,所述配件包括连接管、带单向活瓣的气囊、注射器、压力表、三通管、穿刺针、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和颜料包。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气管上设置第一接口,模拟胸膜腔上设置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能与三通管相连。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模拟胸壁上设置第一穿刺点和第二穿刺点。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支撑杆连接一底座,支撑杆与主体部分和底座部分均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模拟胸壁为透明材料。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壁层胸膜和模拟脏层胸膜为粉红色、透明、有弹性、可扩张的材料。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为红色、不透明、有弹性、可扩张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直观呈现胸腔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
(2)模拟患者气胸和血胸的临床表现;
(3)借助此模型帮助教师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4)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在此模拟上反复练习操作;
(5)结构简单、透明直观、小巧轻便、利于挪移、一具多用等优点;
(6)各接口在背后,更加美观,在使用过程中从正面观察到的是生理或病理的动态变化,从背面观察更能理解胸腔生理或病理变化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模拟胸膜腔正面示意图;
图2为模拟胸膜腔背面示意图;
图3为气囊示意图;
图4为注射器示意图;
图5为压力表示意图;
图6为三通管示意图;
图7为穿刺针示意图;
图8为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示意图;
图9为颜料包示意图;
图中:1-透明模拟胸壁,2-模拟气管,3-模拟支气管,4-模拟肺组织,5-模拟脏层胸膜,6-模拟壁层胸膜,7-模拟胸膜腔,8-模拟横膈,9-第一穿刺点,10-第二穿刺点,11-支撑杆,12-底座,13-气囊,14-注射器,15-压力表,16-三通管,17-穿刺针,18-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9-颜料包,20-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第三接口,23-第四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医学院,未经杭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6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