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零件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6619.1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易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威迩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8;G01B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夏平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零件 装配 位置 测量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件的测量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性价比高、操作简单、检测全面快速的用于检测零件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在汽车成为我们主要交通工具的同时,人们对其制造工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使得其生产工艺也是变得越来越先进,各种零件的生产和检测也随之越来越先进,精度越来越高。现在对汽车零件的检测测量最为常用的工具是三坐标,此检测工具的高精度和高智能,使得其应用广泛,但此工具检测零件时花费时间长、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操作人员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来操作,而且三坐标检测仪器的价格非常高,小型企业一般无法承受,同时三坐标的操作人员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需要的是知识层次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无疑给企业增加了额外的无形成本;一般在两个不同平面上的两个检测点之间的尺标三坐标是无法测量的;因此这样的检测仪器对大规模生产的需快速、多方位检测的零件是非常不适用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性价比高、操作简单、检测全面快速的用于检测零件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该测量支架用于测量编号为GX63-11216的待测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检测零件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翻转机构、夹钳组件和卡板组件,翻转机构、夹钳组件和卡板组件皆位于测量区域的外侧用于固定待测零件,在测量区域内设有能够与待测零件上的基准孔相对应的B1定位销和C1定位销,B1定位销和C1定位销插入待测零件上的对应基准孔使得待测零件定位在底板上。
所述的翻转机构对应设置在测量区域的两侧。
所述翻转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夹钳组件用于固定待测零件。
未设有翻转机构的测量区域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成对的夹钳组件,且上述成对的夹钳组件对称设置在测量区域的两侧。
所述的卡板组件设置在测量区域的同一外侧。
所述卡板组件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卡板组件的前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板组件之间设有夹钳组件。
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基准套。
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吊耳,且吊耳位于基准套的内侧。
所述的B1定位销和C1定位销上分别设有衬套以保护B1定位销和C1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准确地对零件装配位置进行测量,解决了汽车零件装配位置检测难的问题,摒弃了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且操作要求高的三坐标测量机来测量零件是否合格,不需要多次定位基准衡量和坐标换算,测量支架上设有多个翻转机构、夹钳组件和卡板组件,安装定位快,具有检测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且操作简单的特点,占地小且便于搬运,特别适合工业上大量生产的零件测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翻转机构;3—夹钳组件;4—卡板组件;5—B1定位销;6—C1定位销;7—基准套;8—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检测零件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基准套7和吊耳8,且吊耳8位于基准套7的内侧。在底板1上设有翻转机构2、夹钳组件3和卡板组件4,翻转机构2、夹钳组件3和卡板组件4皆位于测量区域的外侧用于固定待测零件,其中翻转机构2对应设置在测量区域的两侧;翻转机构2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夹钳组件3用于固定待测零件,同时在未设有翻转机构2的测量区域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成对的夹钳组件3,且上述成对的夹钳组件3对称设置在测量区域的两侧;另外卡板组件4设置在测量区域的同一外侧,卡板组件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卡板组件4的前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板组件4之间设有夹钳组件3。在测量区域内设有能够与待测零件上的基准孔相对应的B1定位销5和C1定位销6,B1定位销5和C1定位销6插入待测零件上的对应基准孔使得待测零件定位在底板1上;且在B1定位销5和C1定位销6上分别设有衬套以保护B1定位销5和C1定位销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威迩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威迩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6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