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06354.5 | 申请日: | 2017-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1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左新渠;冯保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 地址: | 453005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组装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逐步成熟和国家对新能源的提倡,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电池组,多采用软包锂电池通过串并联组装而成。如公开号为CN101562263A、公开日为2009年10月21的中国专利文件所示的软包锂电池组电芯连接方法,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利用金属导电板和固定板将金属片加紧在电池单元的极耳上,从而形成一个电路连接完整、可反复拆装的软包装锂电池组,具体而言,其固定板上设有通槽,电池单元中的极耳通过通槽伸出在固定板上方,固定板通过螺钉连接在电池组壳体上,固定板可将电池单元顶部压紧在电池组壳体内;该固定结构虽然解决了软包电池组单元的连接问题,但是,该连接结构中的极耳仍可能在固定板的通槽中摆动,极耳的固定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用于解决现有软包锂电池组装结构固定不可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软包锂电池的极耳适配的极耳孔,所述固定板为PCB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敷铜镀锡层,两个相邻的所述极耳孔之间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上通过锡焊焊接固定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两端还设有向下折弯的定位爪,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爪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垫片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所述极耳孔之间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垫片上与所述固定孔相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下表面还设有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的凸台,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固定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长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至少为两个,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PCB材质的固定板且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敷铜镀锡层,在两个相邻的极耳孔之间通过锡焊焊接固定垫片,由此可在组装固定时将两个相邻的极耳孔中穿设的软包电池单元的极耳均向垫片上侧折弯,通过设置垫片使得组装过程中软包锂电池的极耳与固定板固定可靠,组装方便;垫片上定位爪,固定板上设置与定位爪配合的定位孔,可防止垫片转动在固定板上转动,使得垫片在固定板上固定可靠;该组装固定结构使得软包电池连接固定可靠,不易松动,多次拆卸、安装后仍能保持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垫片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开设有与软包锂电池的极耳适配的极耳孔11,固定板10为PCB固定板,固定板10的上表面设有敷铜镀锡层,两个相邻的极耳孔11之间的固定板10的上表面上通过锡焊焊接固定有垫片20,垫片20的两端还设有向下折弯的定位爪21,固定板10上设有定位孔12,定位爪21穿设在定位孔12中以防止垫片20转动。该实施例中的锂电池的组装固定结构,采用PCB材质的固定板且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敷铜镀锡层,在两个相邻的极耳孔之间通过锡焊焊接固定垫片,由此可在组装固定时将两个相邻的极耳孔中穿设的软包电池单元的极耳均向垫片上侧折弯,通过设置垫片使得组装过程中软包锂电池的极耳与固定板固定可靠,组装方便;垫片上定位爪,固定板上设置与定位爪配合的定位孔,可防止垫片转动在固定板上转动,使得垫片在固定板上固定可靠;该组装固定结构使得软包电池连接固定可靠,不易松动,多次拆卸、安装后仍能保持可靠的连接。具体而言,不是所有相邻的两个极耳孔11之间均设有垫片20,如图1 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极耳孔可视为一个连接单元,即4个相邻的极耳孔11可分为两个相邻的连接单元,6个相邻的极耳孔11可分为三个相邻的连接单元,每个连接的单元的两个极耳孔11之间设有一个垫片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6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