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核桃破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4405.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4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强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299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核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桃破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核桃破壳装置。
背景技术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可强健大脑。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然而核桃外壳太硬,通常需要使用工具才能去除外壳取出果仁,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先将核桃浸泡一段时间,然手采用人工手持核桃夹钳进行核桃外壳的破碎,再取出核桃仁,该种取核桃仁的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同时对工作人员也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人工对核桃破壳取仁却拥有着机械破壳取仁难以拥有的高灵活性和高质量性,因而设计一款能够减少核桃破壳取仁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的设备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拥有了一些采用人力对核桃进行破壳的设备,如中国专利201320222185.1公开的《一种核桃破壳机》,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设置在支架上,可竖直往返移动的齿条与齿轮啮合,设置在齿轮上的摇杆驱动齿轮旋转,齿条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齿条与工作台配合将核桃破壳,该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核桃仁破碎的几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该技术方案缺少进料装置的同时,还需要对摇杆不断进行正反转才能够实现齿条的上下运动,无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人工放置核桃来进行破壳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再如中国专利201120130248.1公开的一种《脚踏挤压式核桃破壳机》,其包括底座,底座上有机架,底座上固定有踏板,踏板通过螺钉固定有拉杆,拉杆上固定有工作压头,机架上还固定有驱动棘轮和从动轮,驱动棘轮和从动轮上有输送带,该设备采用人力驱动工作压头压碎核桃坚硬的果壳,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损耗,具有环保性,同时整机采用间歇连续的传动棘轮机构完成核桃的输送和挤压破壳,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该技术方案中的压头对核桃的大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为拉杆需要下降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实现棘轮的运动,而对于较大的核桃来说,这段距离容易使得压头压碎核桃仁,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通过人力压动压杆使得核桃破壳的方式设计一种碎仁率低、安全环保的核桃破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核桃破壳装置,包括桌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体6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3,与工作台3对应的另一端表面上安装有盛料装置1,其盛料装置1底部的出料口104通过导轨5与工作台3相连接,且桌体6下方设有踏板4;所述踏板4通过连杆7与组成工作台3的传动齿轮302相连接,其传动齿轮302的转动轴的上端与组成工作台3的转盘301相连接;所述转盘301上设置有若干个承载核桃的半球形卡座,半球形卡座外圆端设置有凹口301b,其主要由固定卡座301e和与固定卡座301e相匹配的活动卡座301d构成,且相邻的两个卡座之间设置有凸台301c,所述活动卡座301d与转盘本体301a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工作台3一侧边设置有压杆2,压杆2主要由手柄201和设置在手柄201底部的压头202组成。
所述盛料装置1包括盛料桶101、支撑板102、闸板103和出料口104,所述盛料桶101由上部为圆柱桶和下部为圆锥桶组合而成,所述支撑板102位于盛料桶101上部的圆柱桶上,且其固定连接在桌体6上部的固定座601上,所述闸板103位于盛料桶101下部的圆锥桶中间位置,且其位于盛料桶10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拨杆,所述出料口104位于盛料桶101底部,且其底端与导轨5相连接。
所述压杆2还包括挡圈203和横杆204,所述横杆204位于手柄201底部,且其卡合连接在挡圈203中,挡圈203固定在桌体6上。
所述导轨5为一直角梯形导轨。
所述桌体6包括固定座601、桌体本体602、手柄座603和支撑杆604,所述桌体本体602上部一端设置有固定座601,另一端设置有手柄座603,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04,所述手柄座603上设置有与手柄201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连杆7上设置有5个与踏板4相连接的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强,未经陈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4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