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0842.5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亮;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0 | 分类号: | F28B1/00;F28B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魏骞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强制 循环 冷凝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用于预热管路,进行升温,并产生浓盐水和冷凝水,目前,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中的浓盐水流向浓盐水管道,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中的冷凝水流入产品水罐,造成冷凝水不能进行回收,降低了海水淡化系统的综合效率,造成了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该冷凝水回收系统提高了海水淡化系统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降膜冷凝器、强制循环冷凝器、冷凝水缓冲罐、产品水罐、冷凝水支管、冷凝水回收母管、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第二产品水回收母管,所述降膜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连接至所述产品水罐的入料口,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通过三通引接一路旁路管道至所述冷凝水缓冲罐,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和所述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强制循环冷凝器,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和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的第二端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二产品水回收母管,所述第二产品水回收母管连接至所述产品水罐,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和所述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上分别设有三通,分别通过三通引接一路旁路管道至所述冷凝水缓冲罐的入料口,所述冷凝水缓冲罐的出料口连接所述冷凝水支管,所述冷凝水支管连接至所述冷凝水母管,所述冷凝水母管将回收的冷凝水排入工业水池。
进一步,所述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上还设置有隔离门,用于阻止降膜冷凝器中的冷凝水回收到产品水罐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产品水回收母管上还设置有隔离门,用于阻止强制循环冷凝器中的冷凝水回收到产品水罐中。
进一步,所述降膜冷凝器和所述强制循环冷凝器分别与所述冷凝水缓冲罐之间还连接有气平衡管。
进一步,所述冷凝水支管上还设有三通,通过三通引接一个排放管,用于排放不合格的冷凝水。
进一步,所述冷凝水支管中安装有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通过分别在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上设置三通,各自引接一路旁路管道至冷凝水缓冲罐,并将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支管和冷凝水母管排入工业水池,实现了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中的冷凝水的回收,提高了海水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降膜冷凝器和强制循环冷凝器的冷凝水回收系统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降膜冷凝器;2、强制循环冷凝器;3、产品水罐;4、冷凝水缓冲罐;5、第一产品水回收母管;6、第一产品水回收支管;7、第二产品水回收支管;8、第二产品水回收母管;9、冷凝水支管;10、冷凝水回收母管;11、工业水池;12、排放管;13、气平衡管;14、隔离门;1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0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鼓风炉炉腔内压传感控制结构
- 下一篇:脱氢塔顶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