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磁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95914.1 | 申请日: | 2017-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邵华东;梁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易力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01 | 代理人: | 彭志坚 |
| 地址: | 5114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的屏蔽磁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越来越被重视,大多数车企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EMI(电磁骚扰)领域的认证及测试标准已经建立,主要的标准有GB/T18655-2010,GB/T 18387-2008,GB14023-2006。
新能源汽车主要靠电力驱动,一般采用三相驱动电机;然而,三相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及高压线束是很大的EMI骚扰源。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问题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瓶颈,如果EMI问题比较严重的话,会影响汽车上其他电子部件的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滤掉新能源汽车正负高压线及三相驱动电机上高压线的EMI辐射干扰,确保汽车上其他电子部件的正常工作,保证行车安全的屏蔽磁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蔽磁环,其包括:屏蔽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屏蔽外壳内的纳米晶磁环;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配合的外盖,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纳米晶磁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上并排设有两根以上第一插线管,两根以上所述第一插线管均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外盖对应两根以上所述第一插线管的位置设有两根以上第二插线管;所述纳米晶磁环上并排开设有两个以上穿孔,每一个所述穿孔连通每一根所述第一插线管、以及每一根所述第二插线管。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边缘间隔设有多个螺丝安装位,所述外盖对应多个所述螺丝安装位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边缘四周设有多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盖相接的边缘设有防水圈。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晶磁环包括纳米晶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纳米晶外壳内的纳米晶带材。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晶外壳包括主壳以及盖体,所述主壳设有开口,所述盖体封住所述主壳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的中间位置凸伸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并排开设有两个以上穿孔,每一个所述穿孔连通每一根所述第一插线管和每一根所述第二插线管。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主壳的周壁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纳米晶带材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对应所述凸起部开设有让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灌封有硅胶将所述主壳、所述纳米晶带材、以及所述盖体粘结为一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磁环通过在所述壳体上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所述第一插线管,所述外盖对应两根以上所述第一插线管的位置设有两根以上所述第二插线管;所述纳米晶磁环上并排开设有两个以上所述穿孔,每一个所述穿孔连通每一根所述第一插线管、
以及每一所述第二插线管;使用时,汽车的正负高压线或UVW三相电机的UVW线穿插于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穿孔、每一根所述第一插线管、以及每一所述第二插线管内,从而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上与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及高压线相关的电磁干扰问题,对辐射干扰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屏蔽磁环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屏蔽磁环的另一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屏蔽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纳米晶磁环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纳米晶磁环的另一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纳米晶磁环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屏蔽磁环的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纳米晶磁环的立体分解图。
各部件名称及其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磁环包括屏蔽外壳1、以及设于屏蔽外壳1内的纳米晶磁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易力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易力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5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