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5271.0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2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严浩;杨世辉;赵二华;袁玉婷;余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环保标准逐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三废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控制手段与时俱进。其中对废水的关注度尤其强,不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千差万别,成分复杂而多变,浓度范围宽。目前针对废水的处理思路主要包括降解和分离两种,降解的方式包括生物降解如微生物的作用、植物的代谢,化学氧化如芬顿氧化、臭氧氧化等;分离的方式包括沉淀、气浮、吹脱、萃取、吸附等。
通常在一个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降解和分离是结合使用的,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需要采用一些手段降低其有机负荷以达到生物处理的事宜范围,而对于一些低浓度有机废水,有时也需要采取分离的手段对废水进一步处理以达标排放。此外,某些工艺过程本身也兼具着降解和分离两种功能,如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另一部分有机物吸附在微生物形成的胶团表面沉淀排出。
对于众多的工业废水,经过生化处理通常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如焦化行业废水、造纸行业废水等等。这些废水成分复杂,包含众多难以被生物降解的物质,经过微生物处理之后需要再进行深度处理以达标排放。这一阶段可采用的工艺包括氧化降解、吸附、投加药剂沉淀等方法,其中氧化降解、沉淀的方法都需要在废水中投加大量药剂,增加了排水的生态风险。吸附的方法基本不需要额外向废水中添加物质,随着合成吸附剂的开发,使得这一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合成吸附剂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将其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时,由于废水中所含成分复杂,很难保证其稳定运行,需要进行频繁的反洗再生过程,操作难度大,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树脂空置时间长、排水水质波动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液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单元、至少两个用于吸附处理待处理液的树脂柱,各树脂柱并联连接,各树脂柱独立地连通至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完成吸附、洗脱和反冲洗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存储碱液、酸液的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独立连通至各树脂柱,实现碱液、酸液的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树脂柱进液、出液的自动控制单元,通过PLC程序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道包括进液管、洗脱进碱管、洗脱进酸管、进水管,出液管道包括反洗出水管、出液管、洗脱出碱管、洗脱出酸管,完成相应的吸附、碱液洗脱、酸液洗脱、反冲洗过程,待处理液从进液管进入过滤单元,经系统处理后,从出液管排出,冲洗水从进水管进入,从反洗出水管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单元独立地连通至各树脂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树脂柱独立地连通至出液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独立地连通至存储单元以及各树脂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树脂柱独立地连通至反洗出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洗脱进碱管、洗脱进酸管独立地连通至各树脂柱,各树脂柱独立地连通至洗脱出碱管、洗脱出酸管,洗脱出碱管、洗脱出酸管的液体均从洗脱液排出管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柱的数量≥5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柱的数量为5~20个,包括边界值。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附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的吸附系统,通过连续吸附洗脱再生过程,提高吸附过程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吸附效率,明显降低树脂柱的空置率,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树脂柱管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树脂柱
2—第二树脂柱
3—第三树脂柱
4—第四树脂柱
5—第五树脂柱
6—第六树脂柱
7—第七树脂柱
8—第八树脂柱
9—第九树脂柱
10—第十树脂柱
11—过滤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5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