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1652.1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6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权;陈丽;李欣;李铮;王振宇;侯成立;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品质 红外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肉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肉品质包括肉的理化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等,肉品理化品质主要包括色泽、风味、保水性、pH、嫩度、导热系数、冰点等;肉品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肉的加工品质主要包括嫩度、色泽、持水力等。这些品质直接影响着肉的食用品质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尤为重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发展迅猛的高新分析技术之一,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肉品品质的检测。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近红外分析仪多为布鲁克、福斯等进口设备,准确率高,但是无法在生产现场使用,因此,急需研发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仪,满足快速、准确、无损等特点的同时,还能实现在线、便携的测量,扩大近红外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在满足近红外快速、准确、无损等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畜禽胴体肉品质的在线、便携测量。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包括:
主机,其内设置有近红外光谱采集探头和与所述采集探头连接的分析模块;所述采集探头设置于所述主机的前端;
显示屏,其设置于所述主机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分析模块和采集探头分别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还包括:
把手,其顶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机;
绑带,其设置于所述主机的后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近红外光谱采集探头的波长范围为950-1650nm。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分析模块内存储有肉品质分析软件。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分析模块内设置有存储模块,以将所述采集探头采集的光谱进行存储。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主机的下方,且所述把手与所述主机连接处的前缘与所述显示屏的前缘平齐。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绑带为可调长度的粘帖式绑带。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把手为空心设置,所述把手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盖体,以将所述开口覆盖;所述把手内放置有可伸缩的书写笔。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把手内设置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所述弹性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书写笔。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中,所述把手与主机的活动连接方式具体为:
所述把手与主机间设置有转轴,以使所述把手与主机间的角度在0-90°间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机内设置近红外光谱采集探头和分析模块,实现了肉品质近红外分析仪的便携性,可以在线无损检测肉的各项品质指标,使用方便简单,满足了对肉品质检测的快速、准确、无损等特点的同时,还能实现在线、便携的测量,扩大了近红外的应用范围。同时,通过在主机上设置显示屏,可以利用显示屏进行相关操作,使得所述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肉品质近红外分析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1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