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发光LED薄数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8941.6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纯刚;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3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led 数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发光LED薄数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光LED数码管中发光的晶元位于REF塑壳的中心位置,发光LED数码管最后发光的均匀度主要是取决于发光腔体的深度,发光腔体的深度必须满足于一定的深度要求,不然如果发光腔体的深度过低时,则会影响到最后的发光匀度,这样不但使得数码管的成产规格受到了局限,而且由于REF塑壳本身较薄,发光腔体的深度过高时,导致于数码管封装易下凹变形,批量生产异常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侧面折射发光、发光匀度好且不易下凹变形的侧发光LED薄数码管。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发光LED薄数码管,包括LED晶元、REF塑壳、PCB板、胶体和引脚,所述REF塑壳与PCB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放置LED晶元的发光腔,所述发光腔位于靠近REF塑壳的一端端边处,所述发光腔内沿着发光腔的顶面以及靠近REF塑壳边缘的那一侧面设置有用于阻挡光线的塑壳线罩。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通过在发光腔内设置塑壳线罩,塑壳线罩能够挡住LED晶元向上以及朝向邻近REF塑壳那一端端边的发光,使得LED晶元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发光腔的其余三个侧边射出,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这些光线在REF塑壳内部多次发生折射后,最后从REF塑壳顶面射出,这使得最后射出的光线整体上具备了较好的匀度;因为是采用了侧发光的原因,对于发光腔的高度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得发光腔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具备良好的发光匀度,REF塑壳在封装时也不易下凹变形,另外发光腔的位置位于REF塑壳的边缘,因为REF塑壳在封装时的受力重心还是在于中间区域,所以也降低了发光腔在封装时受到的压力,使得发光腔更加不易下凹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腔以REF塑壳的一端端边作为一侧面向REF塑壳内延伸设置,这样消除了发光腔和REF塑壳之间的发光盲区,提升了发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腔的高度等于LED晶元的高度和塑壳线罩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腔的高度范围为1.5mm~3.0mm。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腔的高度为1.7mm。
进一步地,所述REF塑壳为长方形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发光腔和LED晶元位置的改变以及塑壳线罩的作用,使得LED晶元采用侧发光的方式,并且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在保证了最后的出光具备良好的匀度的基础上,消除了对于发光腔的高度要求,使得发光腔能够设计成较低的高度,从而解决了因为发光腔的高度过高,REF塑壳封装时容易下凹变形的问题,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发光LED薄数码管,包括LED晶元1、REF塑壳3、PCB板4、胶体5和引脚6,所述REF塑壳3与PCB板4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放置LED晶元1的发光腔31,所述发光腔31位于靠近REF塑壳3的一端端边处,所述发光腔31内沿着发光腔31的顶面以及靠近REF塑壳3边缘的那一侧面设置有用于阻挡光线的塑壳线罩2,所述发光腔31以REF塑壳3的一端端边作为一侧面向REF塑壳3内延伸设置,所述发光腔31的高度等于LED晶元1的高度和塑壳线罩2的厚度之和,所述REF塑壳3为长方形结构。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LED晶元1发出的光线在塑壳线罩2的阻挡作用下,只能从发光腔31的其余三个侧面11射出,射出的光线经过在REF塑壳3内部的多次折射后,最后从REF塑壳3的顶面射出。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发光腔31的高度设置为1.7mm,远低于现有的数码管3.5mm~5.5mm,REF塑壳3的稳定性提高,另外由于发光腔31的位置位于REF塑壳3的边缘,因为REF塑壳3在封装时的受力重心还是在于中间区域,所以也降低了发光腔31在封装时受到的压力,所以使得REF塑壳3在封装时不易下凹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8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