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8860.6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7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兴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4 | 代理人: | 刘玉珍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转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轴。
背景技术:
转轴的定义:链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称为转轴。常见的转轴有:手机转轴(翻盖或旋转屏手机);笔记本电脑转轴;便携式DVD转轴;LED台灯转轴;LCD显示屏转轴;GPS等车载支架转轴等等。
像现在的一些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器中,其底座都要用到转轴。显示器需要左右转动,且显示器需要连接连接线才能进行使用,如果结构设置得不合理,转动的时候则会扯动连接线对其造成损坏,扯动连接线的同时也会对显示器的连接头造成损坏,导致显示器信号接收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具有转动机构,使得显示器可以进行转动,具有限位机构,显示器转动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对显示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轴,包括底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处设有一转动定位机构;所述底座分为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一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位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的转动角度。
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连接脚和连接二者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底座上具有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连接块,所述连接脚通过所述转动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转动定位机构包括螺柱、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第三定位片、弹片和螺母,所述螺柱依次穿设所述连接脚、所述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三定位片、所述弹片、所述螺母。所述第一定位片上设有定位凸片,所述连接脚上设有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片设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二定位片具有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顶端间设有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设于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设有安装位,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三定位片接近所述第二片体的一面上设有对应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和所述第二安装凹槽间设有钢珠。
所述螺柱上设有两平行切口,所述第三定位片的中心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连接脚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的横截面与所述螺柱的横截面一致。
所述限位机构于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置第一凸块,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方设置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相接触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中心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中间设有过线孔。
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件为层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防锈层、防静电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有转轴进行转动连接,且转动一定角度限位机构对其进行限位,不必担心由于转动角度过大对电线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上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上第三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一种转轴,包括底座100和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00上。所述连接件200与所述底座100转动连接处设有一转动定位机构300;所述底座100分为第一底座110和第二底座120,所述第一底座110和所述第二底座120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10和所述第二底座120上设有一限位机构400,所述限位机构400限位所述第一底座110和第二底座120上的转动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兴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兴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8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自行车锂电池相变热管理组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