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公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899.4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劳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劳伟祥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公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C模型的电导体及接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RC模型的铜公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RC(无线电控制(Radio Control))发送器,利用其能够以无线的方式控制RC模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RC模型为车模、航模、船模。铜公头连接器常用在航模、车模、船模上,由于这类模型设备在使用时持续电流需要几十安培,且瞬间电流有时甚至高达上百安培;基于上述考虑在连接器的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连接器的导电性、接触的稳定性、插拔的便捷性及使用次数来综合考虑。目前业内普遍认可的标准为:“铜公头连接器只要接触情况下能达到很好的电导性能,就算是合格和符合标准的产品”。
由于目前的行业标准只满足了导电性和插拔便携性这两点要求,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时,接触的稳定性及插拔次数同样重要。毕竟厂商在测试时仅仅是一种模拟环境,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环境条件,一旦RC模型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时,如果铜公头连接器与母头连接器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会使连接器的内阻升高,在接触位置会产生巨大量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阀值后将会导致烫坏固定连接器的塑料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塑料件起火、电池报废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另外、现有的铜公头连接器插拔几次之后,由于接触处的磨损,会直接影响到接触效果,这些也是导致产品不良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接触牢固且经过多次插拔后依然能够保证连接稳定性的铜公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公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包括与导线相连的接触部和与母头连接器插接相连的连接部;接触部与连接部均为圆柱状;接触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接触部的顶部设有方便焊接导线的焊接槽;连接部上设有若干绕中心轴均匀的条状开口和容纳母头连接器的内孔;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
铜公头连接器的使用,首先将需要连接的导线预先焊接在接触部的焊接槽内;将公头连接器插入到母头连接器的内部;由于条状开口的设计,铜公头连接器在插入的母头连接器过程中,连接部会有小范围的向内收缩,进而保证铜公头连接器能够顺利插入到母头连接器内,完全插入之后,受到内应力作用连接部会恢复到状态,实现将铜公头连接与母头连接器固定牢固。由于内孔内设有螺纹,铜公头连接器完成插入到母头连接器之后,由于条状开口的存在,当螺栓与连接部的螺纹啮合时,连接部回有向外张开的应力产生,外扩的张力保证了保证了公、母连接器连接的牢固程度,同时螺纹的设计也使得公、母连接器可以实现多次插拔后而不影响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铜公头连接器立体图一。
图2是铜公头连接器立体图二。
图3是铜公头连接器与母头连接器未完全连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RC模型的铜公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包括与导线相连的接触部1和与母头连接器8插接相连的连接部2。接触部与连接部均为圆柱状;接触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
接触部1的顶部设有方便焊接导线的焊接槽3;焊接槽与接触部的外径之间设有方便将导线引出的引导槽4。引导槽的设计使得导线可以顺利地被引导出来,即使碰触到导线也不会影响到焊点的牢固度。
连接部2上设有若干绕中心轴均匀的条状开口5和容纳母头连接器的内孔6;为了保证夹持效果和夹持的连接件的稳定性,条状开口的数量为3个或4个,在本次优选的方式中,条状开口的是数量为4个。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7。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焊接槽的设计将导线焊接其内,防止其它部件对导线造成的干涉。条状开口配合内孔能够将母头连接器夹持牢固,内孔内设置有螺纹,保证公母连接器连接牢固的同时,也增强了连接器的使用次数。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劳伟祥,未经劳伟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刹车分泵钻孔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抽油机曲柄平衡块移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