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050.7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5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喜悦;王海影;张廖;赵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太亚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16 | 代理人: | 庞立岩,顾珊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常规吸附吸收工艺,都是一吸收塔、两吸附罐,一吸附罐用于吸附,一吸附罐用于解析,两吸附罐切换工作。随着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高,非甲烷总烃≤120mg/m3,两吸附罐切换进行吸附解析,并不能完全保证排放稳定达标。
针对更低的排放要求,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在末端增加一次性活性炭罐,但是,此活性炭罐只做吸附使用,不解析,使用1、2年则需要更换活性炭。而换下的吸附油气的活性炭属于危废,转运需专用车辆,处理要有专门设施和资质,更换成本较大。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应排放更低的非甲烷总烃的更经济、稳定的油气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原油储罐、真空泵、吸附罐、回油泵以及供油泵,所述吸收塔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通过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通过回油泵与所述原油回收线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与并联连接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和第二吸附罐还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的的排气口还与第三吸附罐连接。
优选地,各个吸附罐分别包括进气口、排气口和解吸口,其中所述进气口和解吸口位于所述吸附罐的底部,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吸附罐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与所述解吸口连接,用于实时的对所述吸附罐进行解吸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吸附罐的进气口端、排气口端和解吸口端分别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在所述第二吸附罐的进气口端、排气口端和解吸口端分别设置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罐和第二吸附罐吸附和解吸切换工作,当其中一罐吸附时,另一罐为解吸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第三吸附罐中主要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所述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效率可以达到98%。
优选地,所述第三吸附罐用于末端吸附,即在排放前,再进行一次吸附,保证排放稳定达标。
优选地,所述第三吸附罐还包括解吸阀门,可进行定期解吸,根据项目具体排放情况确定解吸周期。
所述第一吸附罐的第二阀门、第二吸附罐的第五阀门、第三吸附罐的进气阀门还与末端排气口连接。
所述末端排气口还设置有排放阀门,当所述第三吸附罐解吸时,可打开所述排放阀门,进行临时排放使用,不影响整体设备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常规吸附吸收工艺的基础上,在排气口又增加了吸附罐,进一步对排放组分进行吸附,完全保证排放稳定达标,并且吸附油气的吸附罐可定期进行解吸,可循环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油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体标记:1、吸收塔;101、第一端口;102、第二端口;103、第三端口;104、第四端口;105、第五端口;2、供油泵;3、回油泵;4、真空泵;5、第一吸附罐;501、第一阀门;502、第二阀门;503、第三阀门;6、第二吸附罐;604、第四阀门;605、第五阀门;606、第六阀门;7、第三吸附罐;701、进气阀门;702、排气阀门;703、解吸阀门;8、排放阀门;其中A表示待处理油气管线;B表示原油回收线;C表示原油供油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太亚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太亚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气自吸收环保装置
- 下一篇:一种4U超高密度8路服务器系统架构